《伤寒论》第98条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4-01-05 09:09 我要评论

【原文】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。本渴而饮水呕者,柴胡汤不中与也,食

【原文】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。本渴而饮水呕者,柴胡汤不中与也,食谷者哕。
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得”,“弱”,“手”,“足”,“下”,“之”,“食”,“而”,“身”,“黄”,“者”,“重”,“水”,“中”,“谷”等十五字均为易经的隐藏密码,嵌入乾、坎、大过、艮、震、比、丰、需、屯、坤、泰、井等十二卦,本经文主要是阐述坤卦在五运化合时,医者最容易犯错之处,当戊癸化合时,不可再用乙庚化合,“后必下重”之故也。
【原文】得病六七日
(1)得病,患病,染病。得,赋受亦曰得。【易·乾卦】知得而不知丧。病,疾加。指太阳病。【易·说卦】坎为心病。
(2)六七日,从辰顺至酉为六日,至戌为七日。
【译】患太阳病有六七天。本名经文嵌入乾卦,坎卦,乾卦纳干甲、壬两数。坎卦纳干为戊数。乾为外,坎卦则指六气的人群。坎卦的六气人,患病有六七天了。
【原文】脉迟浮弱
(1)脉,号脉,按脉诊病。【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】夫脉者,血之府也。
(2)迟,慢,缓。
(3)浮,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。【甄权脉经】浮为风为虚。
(4)弱,【易·大过】栋桡,本末弱也。
【译】脉象迟浮而虚弱。本句经文嵌入大过卦,大过卦本义为阴阳颠倒,位居震宫,其性属木,纳干庚数。那就是否定了坎卦的六气人。
【原文】恶风寒,手足温。
(1)恶,讨厌,憎恨。
(2)风寒,风与寒气。
(3)手足,手脚。【易·说卦】艮为手。【疏】艮旣为止,手亦能止持其物,故为手也。足,脚。 【易·说卦】震为足。【疏】足能动用,故为足也。【易·鼎卦】鼎折足,覆公餗。
(4)温,温暖,暖和。 
【译】怕风寒,但手脚是温暖的。本句经文嵌入艮卦,震卦,艮卦纳干为丙,本义为止。震卦纳干庚,本义为动。
【原文】医二三下之
(1)医,治病的人,使用治疗的方法。
(2)二三, 这里是动二爻,三爻。
(3)下,内卦。
(4)之,虚用,无所指。【易经·比卦·象曰】“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”
【译】医生在给病人治疗,测卦出艮卦或者是震卦,下卦的二爻或者三爻有变动之象。如果是艮卦,艮卦动二爻,变卦为山风蛊卦,其术数就是为庚辰,病由少阳传入少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321条 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;如果是震卦,动三爻,变卦雷火丰卦,其术数戊午,病在太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277条 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本句经文嵌入水地比卦,比卦位于坤宫,纳干乙,癸。五运化合关系就非常明朗。为什么“医二三下之”?脑门门夹了吗?古人不可能会犯低级的错误。
【原文】不能食,而胁下满痛
(1)不能,不可以。
(2)食,吃。纳入饮食。【易·丰卦】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【易·需卦】君子以飮食宴樂。
(3)而,音能。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宁。
(4)胁下,胁,肋骨处。下,【易·乾·文言】本乎地者親下。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【易·屯卦】以貴下賤。
(5)满, 通“懑”。烦闷 。
(6)痛,疼痛。【易·说卦】坎为耳痛。
【译】不能吃喝,胸肋下胀痛,烦闷。本句经文嵌入丰卦,需卦,屯卦,乾卦。不能吃喝,意思不是雷火丰卦,那就是水天需卦。屯卦居坎宫,其性属水, 纳干为戊。乾卦主外,是外邪入内,屯卦本义是初见稚形;屯卦还有一层意思是六气人群的概定。
【原文】面目及身黄
(1)面目,容貌、相貌。
(2)及,至,达到。
(3)身,【易·艮卦】艮其身。
(4)黄,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。象曰: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【译】面黄,目黄,以及身体黄。本句经文嵌入艮卦,坤卦,其性均属土,其色黄,土居中央,易生湿,湿化热,故面黄,目黄,身黄。
【原文】颈项强,小便难者
(1)颈项,颈,头颈的前面;项,头颈的后面。颈项即脖子。
(2)强,僵硬。
(3)小便,尿液。
(4)难,困难;艰难;不容易。
(5)者,人或事物的代稱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脖子僵硬,小便困难者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乾卦纳干为甲,壬。
【原文】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
(1)与, 给予,赐予。【易·说卦】是以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
(2)柴胡汤和解。
(3)后,必定。【易·泰卦】后以财成天地之道。
(4)必,一定、肯定。
(5)下,【易·乾·文言】本乎地者亲下。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
(6)重,【易·系辞】引重致远。虞注:“坤为重。”【易·繁辞】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複也,叠也。【易·乾卦】九三重刚而不中。
【译】赐予柴胡汤和解,必定会治疗方法错误。本句经为嵌入泰,乾,屯卦。泰卦位居坤宫,其性属土,纳干为乙,癸。按照五运化合的原则:乙庚合化,戊癸为绊,戊癸合化,乙庚为绊,因为上面谈过“医二三下之”艮卦动二爻时病在少阴用过大承气汤,其术数是庚辰,五运化合为乙庚化合,戊癸为绊,那么地天泰卦,其术数为癸亥,病在太阳,见《伤寒论》第103条 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。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,下之则愈。故此这个方案是错误的。这两个方案等于是重复了,均在坤宫“坤为重”就是这个理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还有屯卦是什么意思呢?泰卦是由坤上乾下叠加而成,故此“九三重刚而不中。”乾处于在下卦,要谨慎小心,有危难。屯卦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是指坎宫的六气人,对人群的概定。第二个是对错误的治疗方法导致的后果作一个概定。屯卦的本义初见稚成。使用周易卦象来解读,就是告诉你疾病产生的前因后果,没有半点含糊。
【原文】本渴而饮水呕者
(1)本,起初的、原來的。
(2)渴,口干想喝水。
(3)而,而,音能。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宁。
(4)饮水,喝水。水,【易·乾卦】水流湿。【说卦】坎为水。
(5)呕,吐也。
(6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开始的时候口干想喝水,有的人喝水又吐了。为什么呢?本句经文嵌入屯卦,乾卦,坎卦。屯卦居坎宫,并非缺水而口干,是寒邪盘根入内之故。坎卦指六气之人而言。
【原文】柴胡汤不中与也
(1)柴胡汤。
(2)不中,不能解决问题。中, 內也。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(3)与,及也。 【易·说卦】是以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
(4)也,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。
【译】柴胡汤和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本句经文嵌入坤卦。“不中”就是说不是坤宫的乙,癸,五运化合的术数。
【原文】食谷者哕。
(1)食,吃。【易·丰卦】月盈则食。【易·需卦】君子以饮食宴乐。
(2)谷,即稻谷。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。【易·井卦】井谷射鮒。
(3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4)哕,呕吐,气逆。【素问】中央生湿…在变动为哕。
【译】吃什么吐什么。本句经文嵌入丰卦,需卦,井卦,乾卦。丰卦本义是因丰盛而隐藏,位居坎宫,坎卦纳干为戊数,而需卦本义是等待时机而不进入,位居坤宫,纳干为乙,癸两数;井卦本义是流通进入,位居震宫,其性属木,纳干庚数。坤为地,主脾土,艮为山,主胃土,虽说两均属土,脾喜躁不喜润,而胃喜润不喜躁,故此说中央生湿,当胃中储存水湿过多时,脾的运化就失常,自然就会出现反吐。这是五运化合之故,当戊癸合化时,乙庚为绊,这就是“哕”的病因。




【历代医家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则邪气在半表半里,未为实,反二三下之,虚其胃气,损其津液,邪蕴于里,故不能食而胁下满痛。胃虚为热蒸之,熏发于外,面目及身悉黄也。颈项强者,表仍未解也。小便难者,内亡津液。虽本柴胡汤证,然以里虚,下焦气涩而小便难,若与柴胡汤,又走津液,后必下重也。不因饮水而呕者,柴胡汤证。若本因饮而呕者,水停心下也。《金匮要略》曰∶先渴却呕者,为水停心下,此属饮家。饮水者,水停而呕;食谷者,物聚而哕,皆非小柴胡汤所宜,二者皆柴胡汤之戒,不可不识也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「食谷者哕」四字,衍文。食谷呕者有之,从无哕者。得病六、七日,少阳入太阴之时也。脉迟,太阴脉也,浮弱太阳脉也,恶风寒太阳证也,手足温太阴证也,医不以柴胡桂枝汤解而和之,反二、三下之,表里两失矣。今不能食,下满痛,虽似少阳之证,而实非少阳也。面目及身发黄,太阴之证已具也;颈项强,则阳明之邪未已也。小便难者,数下夺津之候也,此皆由医之误下,以致表里杂揉,阴阳同病。若更以有少阳下满痛之一证不必悉具,而又误与柴胡汤,则后必下重,是使邪更进于太阴也。虽有渴证,乃系数下夺津之渴,其饮水即呕,亦非少阳本证之呕,缘误下所致,故柴胡汤不中与也。
程知曰:前言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。此更言下满痛,亦有不宜柴胡者,以为戒也。
程应旄曰:以一渴证辨之,前条之手足温而渴者,热在里,未经数下,自能消水,今本渴而饮水则呕。知其渴为膈燥津亡之渴,数下中虚,不能消水,究于胃阳无涉。然则柴胡汤之于少阳,岂可云但见一证便是乎?又岂可云下之而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乎?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浮弱为桂枝脉,恶风寒为桂枝证,然手足温而身不热。脉迟为寒,为无阳,为在藏,是表里虚寒也。法当温中散寒,而反二三下之,胃阳丧亡,不能食矣。食谷则哕,饮水则呕。虚阳外走,故一身面目悉黄;肺气不化,故小便难而渴;营血不足,故颈项强;少阳之枢机无主,故胁下满痛。此太阳中风误下之坏病,非柴胡证矣。柴胡证不欲食,非不能食;小便不利,非小便难;胁下痞硬,不是满痛;或渴,不是不能饮水;喜呕,不是饮水而呕。与小柴胡汤后必下利者,虽有参、甘,不禁柴、芩、栝蒌之寒也。此条亦是柴胡疑似证,而非柴胡坏证。前条似少阴而实少阳,以条似少阳而实太阳坏病,得一证相似处。大宜着眼。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而恶风寒,是太阳中风脉证。手足温,是少阳证,而亦阳明、太阴中气之未败也。医乃二三下之,伤其中气,胆胃俱逆,故不能食而胁下满痛。浊气冲塞,颈项亦强。脾湿肝遏,遍身发黄而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黄芩寒中,肝脾郁陷,后必下重。本来作渴,而饮水则呕者,此土湿中寒,柴胡不中与也。不能容水,亦当不能纳食,饮水既呕,食谷亦哕也。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得病六七日,当是论列小柴胡汤证,兼及不宜小柴胡汤证。所恨诸家望文生训,不能补其脱漏,令仲师立言本旨,前后自相刺谬也。夫曰「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」,与上「血弱气尽」何异。「恶风寒,手足温」,此证属肌理凝闭,与中风同。本书所谓「伤寒脉浮而缓,手足自温者,系在太阴」,正以足太阴脾主一身肌肉故也。此本桂枝二麻黄一汤证,医家不知病在太阳,而反二三下之,以致中气虚而不能食。太阳寒水,陷于胁下而成满痛。此与上「默默不欲饮食,邪正相抟,结于胁下」又何异。况「太阳病十日以去,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」成例具在,焉可诬也。若以小柴胡汤为禁忌,则后此阳明篇「胸胁满而不去,小柴胡汤主之。」「胁下满,不大便而呕,舌上白苔者,可与小柴胡汤。」少阳篇「胁下硬满,不能食,脉沉紧者,与小柴胡汤。」俱不可通矣。吾直谓满痛下遗脱「小柴胡汤主之」六字。「面目及身黄」以下乃为忌柴胡证,夫面目及身黄,即阳明篇身目俱黄,寒湿在里不解之证。轻则宜麻黄加术,重则桂枝附子、白术附子二汤可知也。「颈项强,小便难」,此太阳经输未解而里阴先竭,上文所谓亡津液之证,阴阳和必自愈者也。若寒湿在里之证,更投黄芩以撤热,则腹痛下利,可以立见。津液亡而更以柴胡劫其表汗,则虚阳吸于外,肠胃涸于内,必至欲大便而不得。虽下节颈项强手足温而渴者,未尝不用柴胡,但彼系未经二三度误下之证,不似此证之亡津液也,此所谓「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」者也。若夫本渴,饮水而呕,是名水逆,为五苓散证,或中有留饮故也。于此而不以五苓散利其小便,导上逆之冲气,使之下行,反与小柴胡汤迫其战汗,致令阳气外浮,胃中虚冷,而食入呃逆矣,故曰:「食谷者哕也」无如庸工密传衣钵,动以柴胡汤为和解之剂,而不知为发汗之剂,何怪液虚者重虚之,卒令津枯胃败,致人于死而不自知也。

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:

申明:江满春医师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,现改为此账号:jmch69。添加时注意谨慎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 
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2024-01-05 08:3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2024-01-05 08:33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3条太阳病,先下之而不愈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3条太阳病,先下之而不愈

    2024-03-19 15:25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2条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2条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

    2024-03-16 08:28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