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72条发汗已,脉浮数
《伤寒论》第71条五苓散主之
《伤寒论》第15条太阳病,下之后,其气
《伤寒论》第14条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
《伤寒论》第12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。
【五运六气】解读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
《伤寒论》伤寒论悟武汉中心医院两医
《伤寒论》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


《伤寒论》第75条未持脉时,病人手叉自冒心
【原文75】未持脉时,病人手叉自冒心,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,此必两耳聋无闻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发汗,虚故如此。发汗后,饮水多必喘,以水灌之亦喘。...
阅读:612021-02-23 15:28《伤寒论》第73条伤寒,汗出而渴者
【原文73】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(去皮) 生姜三两(切) 甘草一两(炙) 右四味,以水四...
阅读:1302021-01-22 13:06《伤寒论》第71条五苓散主之
【原文71】 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。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...
阅读:1002021-01-22 10:26《伤寒论》第70条调胃承气汤
【原文70】 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;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。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 调胃承气汤方: 芒硝半升 甘草二两(炙) 大黄四两(去皮,清酒洗) 右三味...
阅读:1062021-01-22 10:25《伤寒论》第69条茯苓四逆汤
【原文69】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(炙)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(生用,去皮,破八片) ...
阅读:1602021-01-22 10:23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【原文67】伤寒若吐、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...
阅读:612020-12-19 09:07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
【原文65】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(去皮) 甘草二两(炙) 大枣十五枚(擘) ...
阅读:1922020-12-19 08:37
《伤寒论》第72条发汗已,脉浮数
- 【原文71】发汗已,脉浮数,烦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...
《伤寒论》第17条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
- 【原文17】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汤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 【译释】本条是讲解上太阳中风病与酒客病的鉴别。 ①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。中医养生是戒烟限酒,...
《伤寒论》第15条太阳病,下之后,其气
- 【原文15】太阳病,下之后,其气上冲者,可与桂枝汤。方用前法。若不上冲者,不可与之。 本条经文是对太阳复气的补充说明。实则是对辛巳日为太阳证进一步补充论述。见...
《伤寒论》第十一: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
- 【原文11】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近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;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 清代宫廷医学精华的解释:皮肤言浅,骨髓言深,皮肤言外,...
【五运六气】解读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
- 【原文7】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发于阳者七日愈,发于阴者六日愈,以阳数七,阴数六故也。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