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88条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5-02-13 15:56 我要评论

【第88条】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小便已阴疼,与禹余粮丸。 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 汗者心之液,汗家重发汗,则心虚恍惚心乱;夺汗则无水,故小便已,阴中疼。

第88条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小便已阴疼,与禹余粮丸。
 
《伤寒论》第88条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锁定少阴君火子类、午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三之气时,因房劳过度而阳虚多汗,患者感受暑热之邪。暴发于终之气医者又判断失误,使用汗法治疗后,致大汗出而亡阳,汗为心之液,心主神明,故必然会神思不定,心神纷乱,又因过度发汗打开玄府,汗出津亏,膀胱收集尿液过少,水道不利,湿动而木郁,小便后气滞阻涩,尿道作痛,可使用禹余粮丸缓解。
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以“汗”,“家”、“重”三字,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“汗”嵌涣卦,其二爻阴位居阳爻“刚来而不穷,柔得位呼于外。”辨其男欢女爱,节制无度而成因“汗家”之疾,导致男性贪婪女色节制无度,找到诱发病的原因。“家”在本条经文里既不是家人卦,亦不是师卦,更不是鼎卦多爻变动,而是指漂亮的女人或烟花女子。“重”坤卦乾卦,一字分雌雄。倒推复卦互卦是坤卦,损卦的互卦是复卦,查找出错用大汗之法导湿动木郁,反而加重病情“恍惚心乱,小便阴疼。”

第一、“汗家重发汗”,所谓“汗家”,是指房劳过度而阳虚多汗。医者为何又还用汗法治疗呢?我们是带着问题找答案:发病的人群,发病的时间或者是方位,如何成因,何时暴发?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出研究。
“汗”字,嵌涣卦,其数戊申,涣卦外巽坎,内艮震。本意是风吹水面波浪缓缓散去。打开涣卦的钥匙:虽说阴爻,阳爻各占一半,但仅六四,九五当位,其它阳位阴居,阴位阳占,寒热错杂。本卦病在九二阴位而阳居,这叫不当位。二爻对应人体是腹部,腹为阴,为坤。“刚来而不穷,柔得位呼于外。”刚是指男性,“不穷”是指节制无度;柔是指女性“柔得位呼于外”,下一句是“而顺乎刚”,实指房劳过度。
  病人患太阳病多汗,其病因是受自然界暑热湿夹杂气候环境为诱发。
  内经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先有房劳内伤,又遇气候暑热湿夹杂的诱因。那么其病起于什么时候呢?俗话说的好,苍蝇不叮无缝蛋。
  ②“家”字,这个家不是家人卦,也不是师卦,而是指女人家。
  ③“重”,1、既嵌坤卦,又嵌乾卦,一字分雌雄。坤为女性;乾为男性。2、其数甲子、甲午,是指少阴君火子类、午美六气人群。
  第二、“必恍惚心乱”患者感受暑热之邪,如果医者判断失误,使用汗法治疗后,汗出过多,导致亡阳,汗为心之液,心主神明,故必然会神思不定,心神纷乱。
  ①“心”字,嵌入复卦,倒推复卦的互卦是坤卦,但坤卦的互卦不是复卦。复卦“七日来复”,打开复卦的钥匙:初九为阳,阳爻居阳位,这叫得位,一阳爻引领五阴爻。而复卦告诉我们“汗家”病起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十五天戊戌日,主位太徵火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。火当其位。天政布。寒气行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暴发于终之气,小雪节气后第十天的己亥日,主位少羽水。客气少阳火。中见:土运。火土相得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宜治少阳之客。天气冷时房事肯定少,而冬季反常变暖房事相对要频繁,但复卦是一阳引领五阴,那就是房过度,甚至淫乱,这是“汗家”疾病的原因。内经又明确指出疾病可能在来年:“天气胜者。少阳复之。地气胜者。太阳复之。”三之气,受暑热湿燥气候的影响易发,这是自然界胜复的结果。
  第三、“小便已阴疼,与禹余粮丸。”如果使用汗发治疗后,玄府打开,汗出津亏,膀胱收集尿液过少,水道不利,湿动木郁,小便后气滞阻涩,尿道作痛。以禹余粮丸缓之,禹余粮味甘寒,其性收涩,固精敛神,心火归根,肾阳修复,则舒肝解郁,滞开而痛止。
  禹余粮丸:禹余粮15克,海螵蛸9克,炙荸荠(去皮)30克,生龙骨9克,炙鹿茸6克。上五味捣筛,炼蜜和丸如梧子,酒服二十丸,日二服,不知,稍加至三十丸。
  ①“小”字,嵌入泰卦,坤上而乾下,这是地气下降,而阳气上升,阴阳交合方为泰。是指春季,春雨绵绵,阳气上升,气温回暖,非常利于湿温病的滋生成长。
  ②“已”字,嵌损卦。倒推损卦的互卦是复卦,但复卦的互卦绝对不是损卦。山泽损卦:“损下益上”实则是损阳益阴。错误的使用汗法后,导致湿动而木郁。打开本卦的钥匙:损卦以泰卦做参照,将阳爻从三爻上行到上爻,阴爻从上爻下行到三爻,使上下卦阴阳交济。本意是好的,结果弄巧成拙。损卦外艮兑,而内坤震。上六本为阴位,换成阳爻,这叫阴位阳居,而六三本为阳位,换成阴爻,这叫阳位阴居。损卦是内坤震,坤阴本性寒湿,为阴动,亦为湿动;震为本为阳,阴盛则阳隐藏,故为木郁。这是人为导疾病加重“小便已阴疼。”



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汗者心之液,汗家重发汗,则心虚恍惚心乱;夺汗则无水,故小便已,阴中疼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禹余粮丸为涩痢之药,与此证不合。「与禹余粮丸」五字,衍文也。
汗家,谓平素好出汗之人也。重发汗,谓大发汗也。心主血,汗乃心之液,重发其汗,血液大伤,心失所恃,故神情恍惚,心志不宁也。液竭于下,宗筋失养,故小便已,阴茎疼也。
方有执曰:心主血而藏神,汗多则血虚而舍空,恍惚心乱者,以舍空神纷散也。阴,宗筋也。痛者,液竭而失其所荣养也。
程应旄曰:心主血,汗者心之液,平素多汗之家,心虚血少可知。重发其汗,遂至心失所养,神恍惚而多忡憧之象,此之谓乱。小肠与心为表里,心液虚而小肠之水亦竭,故小便已而阴疼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汗家,平素多汗人也。心液大脱,故恍惚心乱,甚于心下悸矣。心虚于上,则肾衰于下,故阴疼。余粮,土之精气所融结,用以固脱而镇怯,故为丸以治之。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平素汗家,液亡神虚,重发其汗,阳亡神败,必恍惚心乱。湿动木郁,小便后阴痛。以木郁于水,疏泄不畅,便后滞气凝涩,故尿孔作痛。禹余粮敛阳神于阴精,蛰君火而达风木也。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汗家,非中风有汗之证。中风之证,当云风家。汗家云者,以阳明多汗言之也。阳明有余之证,复发汗以劫胃中之液,则胃中燥气上薄于脑,而心神为之不宁。按人之思索事理,必仰其首,或至出神而呼之不应。心神有所专注,凝定而不散也。若胃中燥热上薄,则心神所寄欲静而不得,于是恍惚心乱,遂发谵语,则论中「恍惚心乱」四字,直以谵语当之,所谓胃中水竭,必发谵语也。后文又云:「小便已阴疼。」盖汗后,重发汗必大肠燥实,燥气薰灼于前阴,故小便短赤而阴疼,此为大承气的证,予亲验者屡矣。后文宜「禹余粮丸」五字,实为下利证脱文,与本篇利在下焦,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同例,不知者误移于此(药为止涩之药,喻嘉言常用之以治下利)。历来注家,强作解人,不可从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2025-02-13 16:0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2025-02-13 16:0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3条太阳病,先下之而不愈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3条太阳病,先下之而不愈

    2025-02-13 16:02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2条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2条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

    2025-02-13 16:01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