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解读本条经文,由“伤寒、中风、有柴胡证。”是重点提示医者须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,辨病之前先辨人,再辨起病与暴发时间,再辨是何病、何证,最后再用方药。
太阳病见柴胡证时,亦要分表里兼证,当辨断是里证重,可用下法。如果使用下法治疗后,柴胡证仍然还明显存在未消失,可以再投柴胡汤治疗。
服汤后出现“必蒸蒸而振,却复发热汗出而解。”有三种情况可能:
一、发病人群及个体因素有异。
二、医者在时间概念上判断有混淆,起病时间与暴发时间难于定夺。
三、医者要明白在用药之前是否有用药时错误,若没有用药错误则药后病证,因服药而缓解或痊愈;若有治疗错误而改为正确用药,正气必定因错误用药而伤,所以在病缓解或痊愈之前,必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,即可见“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”,这是正气有伤,正气得到药力之助而蓄积力量抵抗外邪,正气蓄积力量则振振恶寒,积力抗邪则蒸蒸发热,故邪不胜正时“汗出而解。”
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以“有”、“下”、“若”、“罢”四字,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
①“有”与“若”,有嵌有卦,其数辛巳,“若”嵌观卦,其数己亥,提示疾病时间很重要;
②“下”与“罢”,下嵌乾卦,其数甲午,辨少阴君火六气人群,“罢”嵌中孚卦,其数辛卯,辨厥阴风木六气人群,提示辨病先辨人。
第一、“伤寒,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。”理解本句经文①“伤寒,中风"须遵守三因制宜原则。其意有四:
1、指辨识太阳病时,必须鉴别太阳病其病变证型,或太阳中风证,太阳伤寒证;
2、锁定发病的人群;
3、概定发病与暴病时间;
4、地域方位。
②“有柴胡证"重点强调病在里时须有少阳病证,辨识表里兼证是临床是常见、多发病,柴胡证有哪些呢?
1、见太阳篇第96条经文:“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。”
2、通过学习后理解“有柴胡证"临床总结:
①辨病证如少阳胆热气郁证、热入血室证、少阳胆郁发黄证、以及产后郁冒证;
②是柴胡汤证,小柴胡汤证、大柴胡汤证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等。
“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”本句经文是提示医生在辨证论治疾病时,不是只辨所有的病证表现,而是要因人、因地、因时而制宜。
同时要辨清病变证机而得出病变证型,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证就是一个症状,医生须明白辨证仅仅凭一个症状是无法辨证的,运用证方法至少有2个以上症状或体征,才能辨识清楚,“一证便是”明确指出突出仔细辨别病变证机而能执简驭繁。
①“有”字,嵌大有卦,其数辛巳,太阳病柴胡证是自96条至100条谈,其病起于三之气,暴发于终之气,其数戌、亥为时间概定。而辛巳数,“中风”证,其病起于终之气,暴发于二之气,其数辰、巳为时间概定。之所以“有”字的插入,提示即便在中风证,伤寒证的时间发病有类同柴胡证的临床表里兼证时,均可概定为柴胡证。
第二、“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。”本句经文直译提示本是柴胡汤证,里虚不可使用下法,或者是有类似柴胡证,但有里实表现,即有可下之因,可使用下法,提示也须要与可下之证作鉴别。如果深度挖掘则藏有易发病的人群,概定起疾与暴发的时间。
①而,嵌屯卦,其数戊子,泛指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。
②下,嵌乾卦,其数甲午,泛指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。
③之,嵌比卦,其数辛亥,概定疾病起于三之气庚戌日,发于终之气辛亥日。
第三、“若柴胡证不罢者,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,却复发热汗出而解。”本句经文是指医生如果使用下法治疗后,柴胡证仍然还明显存在未消失,可以再投柴胡汤治疗。
对于前期使用下法又复用柴胡汤后,“必蒸蒸而振,却复发热汗出而解。”本句经文在149条,也重复出现。辨证施治时有三种情况可能:
1、发病人群及个体因素有异。
2、医者在时间概念上判断有混淆,起病时间与暴发时间难于定夺。
3、医者要明白在用药之前是否有用药时错误,若没有用药错误则药后病证,因服药而缓解或痊愈;若有治疗错误而改为正确用药,正气必定因错误用药而伤,所以在病缓解或痊愈之前,必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,即可见“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”,这是正气有伤,正气得到药力之助而蓄积力量抵抗外邪,正气蓄积力量则振振恶寒,积力抗邪则蒸蒸发热,故邪不胜正时“汗出而解。”
①若,注解:如果、假如。但从易的角度解释,嵌【易·观卦】,其意思:仔细观察,由下向上看。其数己亥,时间的概念:对应疾病暴发于终之气之己亥日,则疾病起于三之气戊戌日。“若”字,又嵌【易·巽卦】,其数壬午,是对发病人群的锁定少阴君火午类人群。
②罢,嵌【易·中孚】,其数辛卯,又嵌乾卦,其数甲午,不排除厥阴、太阴卯类的人群,或者少阳相火寅类人群,以少阴君火人群,使用调胃承气汤后,“柴胡证不罢”仍在。当然,虽说仅列举以上午,卯、寅类人群,但医者要举一反三,实则是指十二类人群须有可下之因,使用下法后,“若柴胡证不罢”,均可复用“柴胡汤”。这也是“小柴胡汤”被后代医家誉称:“抵万汤”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