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 2025-02-13 14:39 我要评论

【原文64】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 【译释】本条经文是补充第54条经文进一步说明:病人脏无他病,时发热,自汗出而不愈者,此卫气不和

【原文64】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
桂枝甘草汤方
    桂枝四两(去皮) 甘草二两(炙)
    右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
 
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少阴君火六气人群子类及午类的六气人群,在五之气,当主位太商金。客气太阳水时,患得太阳病中风,医者使用汗法治疗,因人为过量发汗。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主位少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出现手心冒汗,胸中心悸,补救方法桂枝甘草汤。
本条细玩特点:提醒医者,在五之气,秋令之时,阳气内敛,使用汗法治疗,注意把控“度”,免得伤及心阳。
  第一、“发汗过多”,是指病人因感受风寒,发热,恶寒等较为严重,医生用汗法治疗时,担心汗出不畅,于是对其过量发汗治疗。仲景提示汗法使用时注意“度”的把控,更要结合因人因时而制宜。
  ①“汗”字,嵌涣卦,其数戊申,是锁定少阴君火午类人群,起病起于五之气,寒露节气后第四天的戊申日。主位太商金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;火胜金。水制之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子周密。宜调太阳之客。一年当中的仲秋之月,天道肃杀,草木已处于衰亡阶段,万物都停止了生长。阴气上升,阳气潜藏,“阳气内敛,柔小者向外扩散。”引申此“秋令”之时,使用汗法治疗,恐伤“阳气”
  疾病暴发于立秋节气后第七天的己酉日,主位少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土运。运土得位。太阳居之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。骨痿血便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锁定少阴君火子类人群,起病起于五之气,霜降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申日,主位少商金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木运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子周密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疾病暴发于处暑节气后第十六天的癸酉日,主位太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。寒湿之气。下奉少阴之今。寒雨降。民病暴引。振栗谵妄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。瘫肿疮疡疟寒之疾。骨痿血便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第二、“其人叉手自冒心”,是指病人两手交叉时,手心潮湿,手心冒汗是指心阳虚,胸中阳气不足的表现。
  ①“手”字,嵌艮卦,艮卦的错卦是兑卦,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。兑为泽,其属金。两手交叉时,手心就冒汗。
  ②“自”字,嵌入需卦,水天需,水自天而降,就象春天的雨水一样,滋润万物。引申人的头部汗液流趟。
  ③“自”字,嵌大有卦,火天大有,火是指太阳,是指烈日当头晒。形容天气非常的炎热。
  ④“心”字,汗也,汗为心之液。嵌复卦,是指冬至一阳生,寒冷的土地下,悄悄地开始变暖,所以谓之一阳生。引申为手心冒汗,是病人胸中阳气不足的表现。
  第三、“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”自觉心下胃上膻中处悸动不适的症候,用手去按心胸部,则能缓解心悸的症状,这是过量发汗,导致心阳虚,用桂枝甘草汤和解。
  在中医诊断学里有一个检查项目“按虚里”“虚里”即虚里穴,该穴位侧乳房下心尖搏动处。乳房对应的是第四肋间,从该部位向下摸一个肋间隙,是第五肋间隙,从第五肋间隙向外约一横指的距离便是心尖搏动区,也是虚里穴的位置。虚里穴是宗气之居处,宗气以胃气为本,所以这个穴位也是胃之大络。可用于治疗胸肺部疾病、脾胃疾病以及心脏病,改善胸闷、呼吸不畅、脾胃不和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心悸等症状。
 
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发汗过多亡阳也。阳受气于胸中,胸中阳气不足,故病叉手自冒心。心下悸欲得按者,与桂枝甘草汤,以调不足之气。
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 此申上条,以详其证而明其治也。发汗过多,外亡其液,内虚其气,气液两虚,中空无倚,故心下悸,惕惕然不能自主,所以叉手冒心,欲得自按,以护庇而求定也,故用桂枝甘草汤,以补阳气而生津液,自可愈矣。
 
方有执曰:汗多则伤血,血伤则心虚,心虚则动惕而悸,故叉手自冒,而欲得人按也。桂枝走表,敛液宅心,能固疏漫之表;甘草和里,补中益气,能调不足之中,合二物以为方,盖敛阴补阳之法也。
程知曰:此汗后心虚补阳法也。阳受气于胸中,胸中阳气衰微,故叉手冒心,心悸欲按也。
 
程应旄曰:汗为心液,不惟妄汗不可,即当汗而失其分数亦不可。叉手冒心欲得按者,因阳虚不能自主,而心下悸也。然心悸有心气虚,有水气乘,水乘先因心虚,今心下悸者,乃阳气虚惕然自恐,欲得按以御之,故用桂枝甘草,载还上焦之阳,使回旋于胸中也。
 
魏荔彤曰:此条乃发汗过多之禁也。风伤卫,固不宜汗出如水流漓矣。即寒伤荣,宜发汗,亦只汗出表解斯已耳!不可听其大汗不止,致有阳虚之变证也。仲景言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欲得按者,乃形容汗多亡阳之象也。
 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汗多则心液虚,心气馁故悸;叉手自冒,则外有所卫,得按则内有所凭,则望之而知其虚矣。桂枝为君,独任甘草为佐,去姜之辛散、枣之泥滞,并不用芍药,不藉其酸收,且不欲其苦泄,甘温相得,气血和而悸自平。与心中烦、心下有水气而悸者迥别。 
 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汗亡心液,火泻神虚,故叉手自冒其心。冒者,覆也。汗多阳亡,温气泻脱,风木不宁,而土败胃逆,浊气填塞,风木上行,升路郁阻,故心下动悸,欲得手按,以宁神宇。桂枝甘草汤,桂枝疏木而安动摇,甘草补土以培根本也。
 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水气凌心为悸,伤寒金匮之通例也。发汗过多,虚其心阳,水气乘虚上僭,则心下悸欲得按。若于发汗之后,虚阳上吸,牵引水邪上僭。脐下悸欲作奔豚,病虽不同,其为水邪上僭则一。故心下悸欲得按,则用桂枝甘草汤。脐下悸欲作奔豚,则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,皆所以培养脾胃而厚其堤防使水气不得上窜。但此二方,皆为汗后正虚救逆之法,而非正治,是故金匮痰饮篇,心下痞膈间有水气眩悸者,则宜小半夏加茯苓汤。脐下悸、吐涎沫头眩者,为有水,则宜五苓散,直折其水气而使之下行,病根已拔,更无须甘温补中。此虚实之辨也。(心动悸则用炙甘草汤、此条心下悸、甘草亦当炙)(此条与65条同讲)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5-02-13 14:4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2025-02-13 14:43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2025-02-13 14:42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
    2025-02-13 14:38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