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57伤寒,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 2025-02-13 14:32 我要评论

【原文】伤寒,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

【原文】伤寒,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



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首先是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,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感受太阳病伤寒,医生使用汗法,热已退,但是过半日后,又开始发热,其脉浮数而无力,卫闭营郁兼正气虚弱,这是邪未尽,故可以复发汗,用桂枝汤和解。
  本条细玩特点:以“已”与“复”二字,嵌损卦与复卦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,知“损”必“复”。
  第一、“伤寒发汗已解”本句经文直译:“伤寒”是指太阳病伤寒证,“发汗”使用汗法,用麻黄汤发汗。
  辨病先辨人,我们在学习第56条时是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那么本条是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。其次就是概定疾病起病时间,及暴发时间。
  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,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
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,主位少商金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土运。金生水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于周密。是岁土运制之。寒邪乃微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主位太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金运。金水相生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疚。骨痿便血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1、“已”字,嵌山泽损卦,损:本意是损耗、损坏,减损。损卦与泰卦有些相近。将泰卦三爻与上六爻对换,损掉一个阳爻,换来一个阴爻 ,这样的“发汗已解”,只能说矛盾暂时得到和解。但医者要明白损卦其数是丁卯,而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
  ①医生在诊断疾病时,应先辨人,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。
  ②医生在诊断疾疾时,要注重疾病起于何时?主气是什么,客气是什么?疾病暴发何时?主气是什么,客气是什么?
  ③医生在诊断疾病时,是否切中病机,用药后是不是药到身安?会不会热退复来?为什么这样说明,损卦安置这里,肯定是多事之秋,损卦的互卦是复卦,但医生要明白复卦的互卦绝对不是损卦,因“已”字与下句经文“复”字遥相呼应。
  第二、“半日许复烦”常人理解为:本以为使用麻黄汤发汗巳治愈,谁知过了半天后,又开始发热。如果把文字对卦象理解,可能就发现新大陆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原来都是有规律的。
  ①“半”字理解太阳病伤寒证使用汗法麻黄汤治疗后病好了一半,疾病初愈,医生调养不当又复发。
  ②“复”字,嵌复卦,上文已讲过,知“损”必“复”,它们是互卦关系。
  第三、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“脉浮数”字其意义有二:
  ①脉象浮为风,数有热,是风挟热郁,可重新使用汗法治疗,用桂枝汤和解。

  ②数脉,为内有热,故“烦”,热从心下生,卫闭营郁兼正气虚弱,说明其脉象为脉浮数而无力,易说:“数往者顺”,下一句是“知来者逆”,知是被风邪挟持热郁。



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烦者,热也。发汗身凉为已解,至半日许,身复热,脉浮数者,邪不尽也,可更发汗,与桂枝汤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伤寒服麻黄发汗,汗出已,热退身凉解,半日许复烦热而脉浮数者,是表邪未尽退而复集也,可更发汗。其不用麻黄汤者,以其津液前已为发汗所伤,不堪再任麻黄,故宜桂枝更汗可也。
方有执曰:伤寒发汗者,服麻黄汤以发之之谓也。解,散也;复,重复也,既解半日许,何事而复哉?言发汗或不如法,或汗后不谨风寒,而复烦热,脉转浮数也,故曰可更发汗。更,改也,言当改前法,故曰宜桂枝汤。
喻昌曰:用桂枝汤者,一以邪重犯卫,一以荣虚不能复任麻黄也。
程应旄曰:改前发汗之法为解肌,则虽主桂枝,不为犯伤寒之禁也。
汪琥曰:仲景法脉浮而数者、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然此条已曾用过麻黄汤矣,故当更方以发其汗,宜桂枝汤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前条解伤寒之初,此条辑伤寒之后。前条因虚寒,此条因余热,卫解而营未解,故用桂枝更汗也。可知桂枝汤主风伤卫,治风而不治寒之谬矣。浮弱是桂枝脉,浮数是麻黄脉。仲景见麻黄脉症,即用麻黄汤,见桂枝脉症,便用桂枝汤。此不更进麻黄而却与桂枝者,盖发汗而解,则麻黄症已罢。脉浮数者,因内烦而然,不得仍认麻黄汤脉矣。麻黄汤纯阳之剂,不可以治烦。桂枝汤内配芍药,奠安营气,正以治烦也。且此烦因汗后所致,若再用麻黄发汗,汗从何来?必用啜热粥法始得汗。桂枝汤本治烦,服桂枝汤后外热不解,而内热更甚,故曰反烦。麻黄症本不烦,服汤汗出,外热初解,而内热又发,故曰复烦。凡曰麻黄汤主之、桂枝汤主之者,定法也。服桂枝不解,仍与桂枝,汗解后复烦,更用桂枝者,活法也。服麻黄复烦者,可更用桂枝;用桂枝复烦者,不得更用麻黄。且麻黄脉症,但可用桂枝更汗,不可先用桂枝发汗。此又活法中定法矣。前二条论治中风,此二条论治伤寒,后二条论治杂病,见桂枝方之大用如此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5-02-13 14:4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2025-02-13 14:43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2025-02-13 14:42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2025-02-13 14:39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