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好中医 2024-01-23 09:12 我要评论

【原文63】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。

【原文63】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
    麻黄四两(去节) 杏仁五十个(去皮尖) 甘草二两(炙) 石膏半斤(碎,绵裹)
    右四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
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发”、“汗”、“后”、“出”、“而”、“无”、“大”、“者”、“与”等九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嵌入乾卦坤卦、涣卦、泰卦、震卦、屯卦、大有卦等七卦,本条是锁定午类六气人群在五之气秋分后第二个申日,即丙申日,感受风寒,病人患太阳病伤寒,医者使用麻黄汤发汗后,仲景提出“不可更行桂枝汤”,防止引邪入里,从而会出现“汗出而喘”,这是桂枝之热,导致肺热壅盛,化解矛盾须用麻杏石甘汤散热解表。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医者在对午类六气人群,首次辨证时用麻黄汤治疗,热未散尽,改用桂枝汤,而忽略了秋之燥邪时行,会导致燥邪直中于肺。
①发,【易·乾卦】六爻发挥。【坤卦】发于事业。
②汗,【易·涣卦】涣汗其大号。
③后,【易·泰卦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。
④出,【易·说卦】万物出乎震。
⑤而,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宁。
⑥无,【易·乾卦】无咎。
⑦大,大有。【易】释文:“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⑧者,【易·乾卦】利见大人。
⑨与,【易·说卦】是以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
【译】本条经文嵌入乾卦,坤卦、涣卦、泰卦、震卦、屯卦、大有卦等七卦,当我们学习“金曰从革”的特性时,发现对子类六气人群,使用麻黄汤发汗后导致金失“柔和”;故对午类六气人群,感受伤寒证时使用麻黄汤治疗,发现邪未了,必然医者会考虑用桂枝汤补救,但并未想到补救后导致金失“刚强”之德。本条是锁定午类六气人群在五之气秋分后第二个申日,即丙申日,感受风寒,患太阳病伤寒证,医者使用麻黄汤发汗后,仲景提出“不可更行桂枝汤”,防止引邪入里,从而出现“汗出而喘”。因桂枝之热,导致肺热壅盛,化解矛盾须用麻杏石甘汤散热解表。
  第一、“发汗后”本条是讲医者认为是常人感冒实寒证,故使用麻黄汤发汗。
  ①“发”字,嵌入乾卦,乾卦对于午类六气人群,应期可定为辛数,那就是五之气秋分节气,第二个申日,也就是丙申日,“酉”金旺盛之时,酉藏数是“辛”,按照五运化合的关系,辛得丙,方为道。
  ②五之气,“酉”金旺盛之时,也是燥邪盛行之时,病人易于感受燥邪而生病,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:一偏于热,一种偏于寒,也叫“凉燥”、“温燥”。当用麻黄汤发汗后,医者并没有分析因时而致病因素,又使用桂枝汤治疗,引邪入室,加重肺内郁热壅盛,使金性更“柔”软,从而失去了金的肃杀,收敛“刚强”之德。
  第二、“不可更行桂枝汤”“更行”,古人称“改嫁”,应理解为当没有摸清病邪的来路以及不完全了解桂枝汤功能时,不可以改用桂枝汤来治疗。假如使用桂枝汤治疗后,会出现什么样后果呢?
  第三、“汗出而喘”是燥邪入室,肺内郁热壅盛,汗液外溢,逆乱于上而喘。“出”字,嵌入的是震卦,而震卦的错卦是巽卦,巽为风,其数为“辛”。故“汗出而喘”“发汗后喘”是有区别的,因为道不同,故用药方向亦异。
  第四、“无大热者”,此句经文在伤寒论中反复出现六次,太阳篇五次,少阳篇一次。
  ①在61条是以“身无大热”出现,多了“身”字,是谈阳虚阴盛而燥烦。
  ②本条“无大热者”“者”是指特定的人群,其肺中郁热因汗出而泄,仅出现气喘,或者是喘多于咳。
  ③“无大热”,“大”字,嵌入大有卦,
否定了比卦与大有的错卦矛盾。
  ④直接肯定是震卦与巽卦的错卦矛盾,桂枝为丙,引狼入室,为邪开道,燥邪直中肺中,故五运化合组合是特殊:丙辛化合。
  第四、
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“与”字,易传说: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”肺金特性:“热则柔,寒则刚,刚柔相济。”使用麻杏石甘汤散热解表。




 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发汗后喘,当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,汗出则喘愈,今汗出而喘,为邪气拥甚,桂枝汤不能发散,故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汗出而喘有大热者,内热气甚也;无大热者,表邪必甚也。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,以散其邪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太阳病,下之后微喘者,表未解也,当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,解太阳肌表,而治其喘也。太阳病桂枝证,医反下之,下利脉促,汗出而喘,表未解者,当以葛根黄连黄苓汤,解阳明之肌热,而治其喘也。今太阳病发汗后,汗出而喘,身无大热而不恶寒者,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;且汗出而不恶热,知邪亦不在阳明之里。其所以汗出而喘,即无大热,又不恶寒,是邪独在太阴肺经,故不可更行桂枝汤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,发散肺邪,而汗、喘自止矣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“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无汗而喘(旧本有无字)、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。若无汗而喘、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”(柯琴使用版本与现版不同)
二条无字,旧本讹在大热上。前辈因循不改,随文衍义,为后学之迷途。仲景每于汗下后表不解者,用桂枝更汗而不用麻黄。此则内外皆热而不恶寒,必其用麻黄汤后寒解而热反甚,与“发汗,解,半日许复烦,下后而微喘者”不同。发汗而不得汗。或下之而仍不汗喘不止,其阳气重也。若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,下咽即毙矣。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,加石膏之甘寒,佐麻黄而发汗,助杏仁以定喘,一加一减,温解之方,转为凉散之剂矣。未及论症,便言不可更行桂枝汤。见得汗下后表未解者,更行桂枝汤,是治风寒之常法。



 
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:

申明:江满春医师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,现改为此账号:jmch69。添加时注意谨慎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 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4-01-31 11:15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2024-01-24 09:47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2024-01-23 09:19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2条发汗后,身疼痛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2条发汗后,身疼痛

    2024-01-20 08:24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