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下”、“之”、“后”、“复”、“发”、“汗”、“振”、“寒”、“微”、“所”、“以”、“者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、“虚”、“故”等十六字,均为易经,隐藏秘码,嵌入乾卦、屯卦、比卦、泰卦、复卦、坤卦、涣卦、蛊卦、恒卦、小畜卦、师卦、明夷卦、家人卦、否卦、升卦、革卦、鼎卦等十七卦,锁定子类六气人群,在五之气,秋分节令后,“酉”阳明旺盛时,丙申术数日,病人患有表证太阳病,同时兼有里证便秘时,医者见里证严重时,先使用下法治疗,然后又见有表证未解时,又使用汗法治疗后,却出现怕冷而瑟瑟发抖,其脉细微。这是医者违背自然规律,忽略了因时、因人制宜的原则,导致患者亡津,亡血,而身体阳微血虚的原故。本条细玩特点:提示医者要依据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,遵守“因时制宜”治疗原则。
①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
②之,【易·比卦】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
③后,【易·泰卦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。
④复,【易·复卦】反复其道。【易·泰卦】无往不復。
⑤发,【易·乾卦】六爻发挥。【坤卦】发于事业。
⑥汗,【易·涣卦】涣汗其大号。
⑦振,【易·蛊卦】君子以振民育德。【易·恒卦】振恒。
⑧寒,【易·说卦】乾为寒。【易·繁辞】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
⑨微,【易·繁辞】知微知彰。
⑩所,【易·系辞下】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
⑪以,【易·小畜】有孚挛如,富以其邻。【易·師卦】能以衆正。【易·明夷】箕子以之。
⑫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⑬内,【易·坤卦】君子敬以直內,义以方外。
⑭外,【易·家人】男正位乎外。【易·泰卦】內君子,而外小人。【易·系辞】吉凶见乎外。【易·否卦】内小人而外君子。【易·坤卦】义以方外。
⑮虚,【易·升卦】虚邑。
⑯故,【易·繁辞】是故知幽明之故。【易·杂卦】革,去故也。鼎,取新也。
【译】本条经文嵌入乾卦、屯卦、比卦、泰卦、复卦、坤卦、涣卦、蛊卦、恒卦、小畜卦、师卦、明夷卦、家人卦、否卦、升卦、革卦、鼎卦等十七卦。锁定子类六气人群,在五之气,秋分节令后,“酉”阳明旺盛时,丙申术数日,病人患有表证太阳病,同时兼有里证便秘时,医者见里证严重时,先使用下法治疗,然后又见有表证未解时,又使用汗法治疗后,却出现怕冷而瑟瑟发抖,其脉细微。这是医者违背自然规律,忽略了因时、因人制宜的原则,导致患者亡津,亡血,而身体阳微血虚的原故。
第一、“下之后,复发汗”,本句经文的由来,首先是承接上文五之气而来,前题八月“酉”阳明旺盛之时,五之气第一个节气是“秋分”,第二个节令是寒露,而此段经文是讲述秋分节气过后第十二天,是农历八月二十一日丙申术数日,离下一个节气寒露还有三天。此段时间子类的六气人群,身体有异常表现:便秘、感受风寒。而医者忽略了要依据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,“因时制宜”治疗原则。“下之后,复发汗”,先用下法解决了便秘后,然后又用汗法治疗风寒,岂不知此做法违背原则,下法导致里虚而亡血,发汗导致表虚而亡阳。
第二、“必振寒”因汗法后而伤阳,阳虚而不能温煦。“振”字,嵌入的是蛊卦,蛊卦居巽宫,巽为风,其数“辛”,酉对辛,丙辛化合才伏法。丙为气,“气门乃闭”,敲定五之气,秋分后丙申之日。
第三、“脉微细”微脉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,不能充分发挥起推动、温煦的作用,导致脉搏的濡养、固摄作用减弱,从而出现脉象细弱无力的情况。多见于气血两虚的症状。
第四、“所以然者,以内外俱虚故也”,患者怕冷而瑟瑟发抖,是因医者违背因时、因人制宜的原则,导致患者亡津,亡血,而身体阳微血虚的原故。“以”字的安置,与后面“虚”字是相呼应的。“以”字嵌入的是师卦,而“虚”字嵌入的是升卦,师卦动三爻,就变升卦。这个是错误的治疗方法,对于子类六气人群“内外俱虚”受其影响最大。关于升卦,九三:升虚邑。升卦的九三爻表示的卦气为“酉月”,刚好是五之气,秋分节气后,升卦九三变,称为“升之师”,师卦六三:师或舆尸,凶。故酉月是个适宜“筑城郭,建都邑”的月份,锁定发病的时间。
【历代名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发汗则表虚而亡阳;下之则里虚而亡血,振寒者,阳气微也;脉微细者,阴血弱也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发汗当于未下之先。今下之后,复发汗,必振寒,脉微细者,表里皆虚也。所以然者,以下之失宜,则内守之阳虚,故脉微细也。以汗之失宜,则外固之阳衰,故振寒也。
郑重光曰:治伤寒先汗后下,此定法也。若下后外邪不尽,不得已而复汗之,邪虽去而内外俱虚,是以脉细振寒,所伤滋大矣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内阳虚,故脉微细,外阳虚,故振栗恶寒,即干姜附子证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