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51条】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者”、“病”、“在”、“发”、“汗”、“宜”等六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嵌入乾卦、坎卦、坤卦、涣卦、泰卦等五卦,锁定子类基因人群,在五之气,水运太过,丙申术数日感受风寒,脉浮,病在表,宜用麻黄汤和解。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“病在表”是引申为乾元、坤元、艮元其术数的内干,外干,外干为表,内干为里,当病在外干时,宜选择内干之数求平衡。
①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②病,【易·说卦】坎为心病。
③在,【易·乾卦】见龙在田。
④发,【易·乾卦】六爻發揮。【坤卦】發於事業。
⑤汗,【易·涣卦】涣汗其大号。
⑥宜,【易·泰卦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。
【译】本条经文嵌入乾卦、坎卦、坤卦、涣卦、泰卦等五卦,锁定子类基因人群,在五之气,水运太过,丙申术数日感受风寒,脉浮,病在表,宜用麻黄汤和解。
第一、“脉浮者,病在表”, 脉浮是太阳病提纲,但脉浮不仅仅只在太阳篇出现,故本条仅锁定子类人群,在五之气,水运太过丙申日,感受风寒,出现脉浮临床表现,断其太阳病伤寒证初起,病在表。
1、“病”字,嵌入坎卦,是指子类基因人群。
2、“在”字,嵌入乾卦,“病在表”,乾元术数有四:甲、壬、己、丁。
①甲、壬两数为阳,己、丁两数为阴,阳为表,阴为里。
②阳数再分表里,甲为内干,壬为外干。壬为表,甲为里。
③使用方法:当病在表时,例如:壬数为病在表,则用甲数之药来和解。
④那么坤元,艮元如此类推。
第二、“可发汗,宜麻黄汤”,适合使用汗发来治疗,应当用麻黄汤和解。
①“发”字,嵌入乾卦、坤卦,是指子类或者是午类基因人群,“病在表”其发病的时间也可能是坤元之外干戊数,则用庚数之药来和解。
②“汗”字,嵌入涣卦,涣即散的意思,巽上坎下,巽为风,脉浮为风,风伤卫。“阳乃去,气门乃闭”,五运化合关系,丙辛化合为水,玄府是指人体表之汗毛孔,也称“气门”,其数为丙;而辛则是指肺,汗是从肺部宣发出来。
③“宜”字,嵌入㤗卦,天地、阴阳、上下交通融合的意思,寒邪郁于身表,身表者,太阳经行之地,麻黄汤是最好的选择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浮为轻手得之,以候皮肤之气。《内经》曰∶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伤寒脉浮紧者,麻黄汤诚为主剂矣。今脉浮与浮数,似不在发汗之列,然视其病皆伤寒无之表实,则不妨略脉而从证,亦可用麻黄汤汗之。观其不曰以麻黄汤发之主之,而皆曰可发汗,则有商量斟酌之意焉。
方有执曰:伤寒脉本紧,不紧而浮,则邪见还表而欲散可知矣。发者,拓而出之也;麻黄汤者,乘其欲散而拓出之也。或脉浮而数,伤寒之欲传也,而亦宜麻黄汤发汗者,言乘寒邪有向表之浮,当散其数,而不令其至于传也。
程应旄曰:麻黄汤,为寒伤荣之主剂,然亦当于脉与证之间互参酌之,不必泥定「紧」之一字,始为合法也。脉浮无紧,似不在发汗之列,然视其证,一一寒伤荣之表病,则不妨略脉而详证,无汗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若脉浮数,邪势欲传于里,亦不妨略证而详脉,无汗,可发汗,亦宜麻黄汤。就此二者之脉与证互参之,其有脉见浮紧,证具伤寒,二者俱符,又何麻黄汤之必在禁例哉!
刘宏璧曰:但脉浮不紧,何以知其表寒实也?必然无汗始可发也。脉数何以知其未入里也?以脉兼浮故可汗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前条论症,此条论脉。言浮而不言迟弱者,是浮而有力也。然必审其热在表,乃可用。若浮而大,有热属藏者,当攻之,不令发汗矣。若浮数而痛偏一处者,身虽疼,不可发汗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