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56条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 2025-02-13 14:31 我要评论

【原文56】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;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;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

【原文56】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;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;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

 
 

 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是承接第55条“因致衄”而延伸,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寒露节气后第四天戊申日。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的己酉日。
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,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感受风寒多日未愈既而出现阳明头痛病,日晡潮热,可使用下法承气汤和解。
①鉴别太阳病是否传阳明,重点观察小便颜色,颜色清,病在太阳,用汗法。如果小便黄,传阳明,必便秘,用下法。
②鉴别太阳传阳明便秘头痛及太阳病衄血头痛。如果小便清,但头痛的话,病在太阳,是风邪夹热,火郁于经,致血热妄行,必衄血,使用桂枝汤和解。
本条细玩特点:以“七”与“须”颠倒呼应,了解归妹卦的互卦是既济卦,但既济卦的互卦不是归妹卦。归妹卦其数为癸卯,卯酉两数对阳明。又以“当”与“若”相呼应,其数是辰巳为风,又见临症在表,则以中风表处理。
  第一、“伤寒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”解读本句经文,直译:便秘、头痛是因太阳病伤寒证的起因,理解约六七日不排大便为便秘,为太阳病传阳明,用承气汤和解。解读《伤寒》首先是锁定患病的人群,本条经文锁定少阴君火子类、午类的六气人群,本句经文重点概定“不大便六七日”的时间,我们可以理解为疾病暴发的时间: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六天是戊申日,第七天是己酉日。反推疾病起于五之气,寒露节气后第四天戊申日。其临床表现为“头痛有热”,阳明头痛,日晡潮热,可使用下法,承气汤。
1、“六七日”其中“七”字,在本条经文里有三大意义:
①对于子类人群疾病暴发的时间概念。
“七”字,嵌既济卦,其数为甲寅,既济卦的互卦是未济卦,未济卦其数为甲申,那么这个甲申数,刚是指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疾病起病时间来计算。
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。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也就是说对于午类的六气人群,只要疾病在四之气出现伤寒不大便,头痛发热,依然是大承气汤和解。
“七”字与下句经文“须”字是遥相呼应的。
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寒露节气后第四天戊申日。主位太商金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;火胜金。水制之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子周密。宜调太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的己酉日。主位少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土运。运土得位。太阳居之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。骨痿血便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五之气,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,主位少商金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土运。金生水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于周密。是岁土运制之。寒邪乃微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四之气,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。主位太宫土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金运。金水相生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疚。骨痿便血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 第二、“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”,鉴别太阳病是否传阳明,观察小便颜色,颜色清,病在太阳,用汗法,小便黄,传阳明,必便秘,用下法。
  ①“当”字,嵌履卦,象征“小心行走”。其数为戊辰,如果是太阳病中风证,病在表的意思,则应按照辰巳公式方案处理。
  ②“须”字,嵌雷泽归妹卦,震卦是雷,兑卦是泽,震卦在兑卦之上,就像泽水上面有雷声一样。雷声在泽水上面很微弱,这是秋天金属的气候,阳气开始收缩,准备进入冬的休息。
归妹卦,其数是癸卯,是四之气立秋节气第一天。仅归妹卦与既济卦是互卦,但医者必须明确既济卦互卦不是归妹卦。自立秋第一日开始,顺数至六日、七日,恰好是戊申日、己酉日。故“七”字与“须”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
  第三、“若头痛者必衄,宜桂枝汤”,如果小便清,病在太阳,假如有头痛的话,是风邪夹热,火郁于经,致血热妄行,必衄血,使用桂枝汤和解。
“若”字,嵌观卦,观卦的意思是由下向上看,仔细观察邪气的来路,伤及人体的部位。观卦的错卦是大壮卦,其数是己巳,其意思是告知医者,“若”字与上句经文“当”字是相呼应的。疾病在表时,应该按照太阳病中风证的办法来处理。






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故宜当下。若小便清者,知里无热,则不可下。经曰∶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。况此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清者,不可责邪在里,是仍在表也,与桂枝汤以解外。
若头疼不已,为表不罢,郁甚于经,迫血妄行,上为衄也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若头痛之「若」字,当是「苦」字,苦头痛,方为必之证,若是「若」字,则凡头痛皆能致衄矣。
伤寒不大便六、七日,里已实,似可下也。头痛热未已,表未罢,可汗也。然欲下则有头痛发热之表,欲汗则有不大便之里,值此两难之时,惟当以小便辨之。其小便浑赤,是热已在里,即有头痛发热之表,亦属里热,与承气汤下之可也;若小便清白,是热尚在表也,即有不大便之里,仍属表邪,宜以桂枝汤解之。然伤寒头痛不论表里,若苦头痛者,是热剧于荣,故必作衄,衄则荣热解矣。方其未衄之时,无汗宜麻黄汤,有汗宜桂枝汤汗之,则不衄而解矣。
汪琥曰:头痛不已者,为风寒之邪上壅,热甚于经,势必致,须乘其未衄之时,酌用麻黄汤或桂枝汤以汗解之,而验小便,实为仲景妙法。
魏荔彤曰:此条之衄,乃意料之辞,非已见之证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此辨太阳阳明之法也。太阳主表,头痛为主;阳明主里,不大便为主。然阳明亦有头痛者,浊气上冲也;太阳亦有不大便者,阳气太重也。六七日是解病之期,七日来仍不大便,病为在里,则头痛身热属阳明。外不解由于内不通也,下之里和而表自解矣。若大便自去,则头痛身热,病为在表,仍是太阳,宜桂枝汗之。若汗后热退而头痛不除,阳邪盛于阳位也。阳络受伤,故知必衄,衄乃解矣。
本条当有汗出症,故合用桂枝、承气。有热,当作身热。大便圊(“圊”读qīng,指清除),从宋本订正,恰合不大便句,见他本作小便清者谬。宜桂枝句,直接发汗来,不是用桂枝止衄,亦非用在已衄后也。读者勿以词害义可耳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5-02-13 14:44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2025-02-13 14:43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5条发汗后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    2025-02-13 14:42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4条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

    2025-02-13 14:39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