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锁定少阴君火子类的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中风证,其病起于秋季五之气寒露节气的第四天戊申日,主气太商金,客气太阳寒水,因“气门乃闭”;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己酉日,主气少宫土,客气太阳寒水;受风邪的影响,荣气和而卫气不和,“常自汗出”使用汗法,用桂枝汤和偕卫荣。
本条细玩特点:以“常”嵌坤卦,而知受邪之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以“荣”、“外”嵌否卦,而遥呼“宜”字,通泰,伤卫者风邪,风邪虽未挟持寒邪,依法汗解。
第一、“病常自汗出者”,如果将本句经文从新排列一下:“病者,常汗自出。”“病”字,放在太阳篇,“者”患病之人,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中风证,其临床表现:“常自汗出。”
①“常”字,嵌坤卦,恒卦。坤卦其数甲子,恒卦其数庚午。是指少阴君火的子类与午类的六气人群,此两类人群均是卦象天干之数的内干。例如:乾卦其天干之数有二:甲、壬,甲为内干,壬为外干。又例如:坤卦其天干之数有二:庚、戊,庚为内干,戊为外干。甲子类六气人群,庚午类六气人群,是内干和而外不和,可以理解为他们有这类的缺陷。
②“自汗出”,“汗”字则是我们理解的重点,“汗”嵌涣卦,其数戊申,自然是指病起于秋季的五之气寒露节气的第四天戊申日,主气太商金,客气太阳寒水;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己酉日,主气少宫土,客气太阳寒水。并非阳明伤食的杂证,是因节令气候的不同,邪气伤及人体导致。
病起于秋季五之气寒露节气的第四天戊申日,主气太商金,客气太阳寒水;中见火运;火胜金。水制之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子周密。宜调太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己酉日,主气少宫土,客气太阳寒水;中见土运。运土得位。太阳居之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。骨痿血便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第二、“此为荣气和”,荣为血,是血和。
①“荣”字通“营”,嵌否卦,荣与卫,荣为血,卫为气,荣主内,卫主外,“否”为不通,它的错卦是泰卦,“荣”字与本条经文的“宜”字是遥相互应的。
第三、“荣气和者,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”,是说荣为血,为内,为阴;卫为气,为外,为阳;寒邪伤于荣,风邪伤于卫;提示气与血之间伤有所主。受风邪的影响,卫气不和之因,
①“外”字,嵌坤卦、否卦、泰卦等三卦,坤卦明确指出: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受风邪之影响,荣卫失和。故泰卦与否卦颠倒,引发得正与反失位。
总之来说《伤寒论》研究疾病的同时,不要怱略各类六气人群,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同一时间感受风邪或者寒邪,西医巳经觉悟到,故将“六气人”换个名词“基因”,“基因”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。近中医只提辨证论治,古中医辨六气人、辨病证是同步的。然而,古人早把属相列为“六气人”研究,而人属相之说,早被扣上“迷信”这顶帽子,这是近中医衰败的根源,同时也是给西医人体基因研究腾出时间。如果“迷信”这顶帽子不摘,中医教学也无法改变,中医必落伍于西医。
第四、“以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”,血行脉中,不能使气于卫,卫行脉外,却不能守护于荣血,故气不守血,因而“气血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。
第五、“复发其汗,荣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”最好的和解方法,即汗法,使用桂枝汤和解。
①“宜”字,嵌泰卦,它的错卦是否卦,打开泰卦的钥匙:本卦最显著的特点上卦三阴爻,下卦三阳爻,阴气是重浊向下行,而阳气是清轻向上运动,这叫阴阳交泰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本条细玩特点:以“常”嵌坤卦,而知受邪之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以“荣”、“外”嵌否卦,而遥呼“宜”字,通泰,伤卫者风邪,风邪虽未挟持寒邪,依法汗解。
第一、“病常自汗出者”,如果将本句经文从新排列一下:“病者,常汗自出。”“病”字,放在太阳篇,“者”患病之人,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中风证,其临床表现:“常自汗出。”
①“常”字,嵌坤卦,恒卦。坤卦其数甲子,恒卦其数庚午。是指少阴君火的子类与午类的六气人群,此两类人群均是卦象天干之数的内干。例如:乾卦其天干之数有二:甲、壬,甲为内干,壬为外干。又例如:坤卦其天干之数有二:庚、戊,庚为内干,戊为外干。甲子类六气人群,庚午类六气人群,是内干和而外不和,可以理解为他们有这类的缺陷。
②“自汗出”,“汗”字则是我们理解的重点,“汗”嵌涣卦,其数戊申,自然是指病起于秋季的五之气寒露节气的第四天戊申日,主气太商金,客气太阳寒水;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己酉日,主气少宫土,客气太阳寒水。并非阳明伤食的杂证,是因节令气候的不同,邪气伤及人体导致。
病起于秋季五之气寒露节气的第四天戊申日,主气太商金,客气太阳寒水;中见火运;火胜金。水制之。阳乃去。寒乃来。雨乃降。气门乃闭。刚木早凋。民避寒邪。君子周密。宜调太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七天己酉日,主气少宫土,客气太阳寒水;中见土运。运土得位。太阳居之。寒雨降。病暴仆。振栗谵妄。少气。嗌乾引饮。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。骨痿血便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第二、“此为荣气和”,荣为血,是血和。
①“荣”字通“营”,嵌否卦,荣与卫,荣为血,卫为气,荣主内,卫主外,“否”为不通,它的错卦是泰卦,“荣”字与本条经文的“宜”字是遥相互应的。
第三、“荣气和者,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”,是说荣为血,为内,为阴;卫为气,为外,为阳;寒邪伤于荣,风邪伤于卫;提示气与血之间伤有所主。受风邪的影响,卫气不和之因,
①“外”字,嵌坤卦、否卦、泰卦等三卦,坤卦明确指出: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,受风邪之影响,荣卫失和。故泰卦与否卦颠倒,引发得正与反失位。
总之来说《伤寒论》研究疾病的同时,不要怱略各类六气人群,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同一时间感受风邪或者寒邪,西医巳经觉悟到,故将“六气人”换个名词“基因”,“基因”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。近中医只提辨证论治,古中医辨六气人、辨病证是同步的。然而,古人早把属相列为“六气人”研究,而人属相之说,早被扣上“迷信”这顶帽子,这是近中医衰败的根源,同时也是给西医人体基因研究腾出时间。如果“迷信”这顶帽子不摘,中医教学也无法改变,中医必落伍于西医。
第四、“以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”,血行脉中,不能使气于卫,卫行脉外,却不能守护于荣血,故气不守血,因而“气血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。
第五、“复发其汗,荣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”最好的和解方法,即汗法,使用桂枝汤和解。
①“宜”字,嵌泰卦,它的错卦是否卦,打开泰卦的钥匙:本卦最显著的特点上卦三阴爻,下卦三阳爻,阴气是重浊向下行,而阳气是清轻向上运动,这叫阴阳交泰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。卫受风邪而荣不病者,为荣气和也。卫既客邪,则不能与荣气和谐,亦不能卫护皮腠,是以常自汗出。与桂枝汤解散风邪、调和荣卫则愈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此又释上条荣卫所以不和之义也。言病有时常自出汗者,此为荣气已和也。荣气和而热仍不解者,则是卫外之气犹不谐,而不与荣气共和谐也。所以荣气虽和,而时时自汗出,病犹不解也。盖以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,卫不和,则荣虽和而病不解。故复发其汗以抑卫而和荣,荣卫和而病自愈矣。亦宜桂枝汤。
方有执曰:此与上条同。上以暂言,此言常者,谓无时不然也。上言藏,藏为阴而主里。此言荣,荣亦阴而主里,以暂言,故其词略;以常言,故其词详,两相互发,义不殊也。
喻昌曰:此明卫受邪风,荣自汗出之理。凡汗出荣和,而发热不解,是卫强不与荣和也。复发其汗,俾风邪从肌窍外出,斯卫不强而与荣和矣。正如中酒发狂,酒去其人帖然也。荣受寒邪,不与卫和,宜麻黄汤亦然。
吴人驹曰:上条发作有时,此时无时。而不自汗出,但热不解者,亦属荣卫不和。盖荣卫相得之为和,而荣不得独为之和也。
张锡驹曰:卫气者,所以肥腠理,司开阖,卫外而为固也。今受邪风,不能卫外,故常自汗出而热不解,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。
魏荔彤曰:前以桂枝解肌者,和其卫而时发热之热止;此以桂枝发汗者,和其卫而常自汗之汗止。盖发其表而热解矣。故总结之曰:荣卫和则愈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发热时汗便出者,其营气不足。因阳邪下陷,阴不胜阳,故汗自出也。此无热而常自汗者,其营气本足。因阳气不固,不能卫外,故汗自出。当乘其汗正出时,用桂枝汤啜稀热粥,是阳不足者,温之以气,食入于阴,气长于阳也。阳气普遍,便能卫外而为固,汗不复出矣。和者平也,谐者合也。不和见卫强,不谐见营弱,弱则不能合,强则不能密,皆令自汗。但以有热、无热别之,以时出、常出辨之,总以桂枝汤啜热粥汗之。
上条发热汗出,便可用桂枝汤,见不必头痛、恶风俱备。此只自汗一症,即不发热者亦用之,更见桂枝方于自汗为亲切耳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