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阐述了各类不同的人群,在不同的时间,感受风寒,出现脉浮紧,身疼痛,均可纳入太阳病伤寒证提纲,适宜用汗法和解。假如太阳病寸、关脉为浮紧,而尺部脉为迟,不可以使用汗法治疗,其原因是病人血虚。
本条细玩特点:
1、太阳病伤寒证,多见于两种情况:①子类,午类人群病起于五之气水运太过丙申日,发于四之气的木运不及的丁酉日。②对申类的六气人群,病起于终之气水运不及的辛未日,发于初之气的庚午日。
2、区别坤宫有两类人群:申类、未类人群,申类六气人群太阳病起于终之气的未日;而未类六气人群,厥阴病则起于终之气的申日。
第一、“脉浮紧者,法当身疼痛,宜以汗解之。”本句经文是指各类不同的人群,在不同的时间,感受风寒,如果出现脉浮紧,身疼痛,均可纳入太阳病伤寒证提纲,适宜用汗法和解。
①“法”,嵌蒙卦,医者在治疗太阳病基本方法就是法汗。
②“当”字,嵌履卦,其数为戊辰。需要客观,全面,准确分析不同的人群,在不同的时间阶段,患相同的太阳病伤寒证,均可以辰巳术数的汗法和解。
③“解”,嵌解卦,其数丙申,是指太阳病起于五之气丙申日,暴发于四之气丁酉日。
第二、“假令尺中迟者,不可发汗”,虽说太阳病寸、关部脉为浮紧,但尺部为迟脉,谨慎使用汗法治疗。
①“中”字,嵌入坤卦,其数甲子,是指子类六气人群。
第三、“何以然者,以荣气不足,血少故也”,这是什么原因者,是卫气有余,荣血不足,血亏虚的原因。
①“以”字,嵌师卦,其数壬申,是指太阳病起于终之气未日,暴于初之气午日。
明确指出申类或寅类的六气人群,发病阶段及发病的时间。例如:申类的六气人群,病起于终之气未日,发于初之气午日,病在太阳,使用汗法治疗尚可。而未类六气的人群,病起于终之气申日发病,病在厥阴,假如使用汗法治疗,那就要慎重。
②“荣”字,嵌否卦,其数庚戌,错误使用汗法,身体将会因盛而转衰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《针经》曰∶夺血者无汗。尺脉迟者,为荣血不足,故不可发汗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脉浮紧者,寒伤荣之脉也;身痛者,寒伤荣之证也。脉证皆表实邪,则当发汗,宜麻黄汤。设若寸关脉浮紧,惟尺中迟者,则又不可发汗。何也?以其人平素荣气不足血少故也。由此可知,脉阴阳不俱紧,不可轻汗也。
方有执曰:尺以候阴,迟为不足,荣主血,汗者血之液,尺迟不宜汗者,嫌夺血也。
张璐曰:尺中脉迟,不可用麻黄发汗,当频与小建中汤和之。和之而邪解,不须发汗;设不解,不妨多与之,覆而汗之可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脉浮紧者,以脉法论,当身疼痛,宜发其汗。然寸脉虽浮紧,而尺中迟,则不得据此法矣。尺主血,血少则营气不足,虽发汗决不能作汗。正气反虚,不特身疼不除,而亡血、亡津液之变起矣。假令,是设辞,是深一层看法,此与脉浮数而尺中微者同义。阳盛者不妨发汗,变症惟衄,衄乃解矣。阴虚者不可发汗,亡阳之变,恐难为力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