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

《伤寒论》寒论第130条藏结,无阳证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1-10-04 11:25 我要评论

【原文130条】藏结,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 【译释】本条经文虽说讲的是藏结,实则是谈地天泰卦的错卦、综卦人为导致疾病加重,辩证时一定要注

原文130条】藏结,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
译释】本条经文虽说讲的是藏结,实则是谈地天泰卦的错卦、综卦人为导致疾病加重,辩证时一定要注意。
“脏结,无阳证”,指阳气虚衰,阴浊凝结的病证。症状表现与结胸相类;阳者乾也。
“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”,静【易·坤卦】隐藏密码。至静而德方。太阳病发热,恶寒,头痛,项强,脉浮等临床表现;但这些症状均没有。



 

  成无己:“不往来寒热,为半表半里无热;其人反静,为里无热。经曰∶舌上如苔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以表里皆寒,故不可攻。方有执、程知、吴谦等支持成无己的说法。
  柯琴说:绝非死证,辩证清晰,对症对处理,还是有救的。“结胸是阳邪下陷,尚有阳症见于外,故脉虽沉紧,有可下之理。藏结是积渐凝结而为阴,五脏之阳已竭也。外无烦躁潮热之阳,舌无黄黑芒刺之苔,虽有硬满之症,慎不可攻。理中、四逆辈温之,尚有可生之义。”
  黄元御同样否认“死证”,虽说否认,但并没有给出方案,只是把疾病的前因后果,从新疏捋一遍“脏结之证,阴胜则寒,阳复则热,寒为死机,热则生兆。阴阳相争,多见烦躁。复之过者,邪热如焚,亦有下证。若绝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胎滑者,是为绝阴,不可攻也。肝胆同气,寒热往来,而生烦者,胆木之阳复也,寒热不作,而反静者,肝木之阴胜也。
  曹颖甫说:攻也是死,不攻也是死,还不如搏一搏。“舌上苔滑者,脾肾虚寒而不复温升也。譬之,土润浔暑,则地生莓苔。可见舌上有苔,实由脾阳挟水气上行,郁蒸而始见,今藏结之证,中阳垂绝,宁复有生气发见于舌本,故但见寒湿之苔滑,而绝无一线生机。此证不攻必死,攻之亦死,曰不可攻者,冀其阳气渐复,或当挽救于万一也。”当然他列举出四个方案:“病机陷于半表半里者,邪正相争,则往来寒热,故太阳病有发热恶寒之桂枝麻黄各半汤,有形似疟日再发之桂枝二麻黄一汤,有发热恶寒之桂枝二越婢一汤,又有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之柴胡汤。”
  “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”,曹炳章对滑苔舌颇有研究,“中根白厚滑苔,边尖淡红”此脾胃微寒,而心经热也。若偏于脾胃寒湿,则舌白滑湿而多津,宜用辛温表散之。若偏于心经热重,则舌深红少津,宜用清凉药。若初感热邪,在太阳则头痛、身热、无汗,眩晕,口干,鼻气热者,宜用辛凉散邪,得汗自愈。此系初感邪,未见于舌也,不可拘定白色为寒,误用温散。《舌鉴》泥二三日伤寒未曾汗,太阳与少阳合病,方有是舌,则谬甚(凡白舌苔虽薄而燥,或舌边、舌尖带红,此风热之邪,伤于气分,病在手太阴肺经。只宜轻清凉解气分,如前胡、苏子、杏仁、连翘、黄芩、薄荷、竹叶之类,若白苔边尖深红少津,是温邪入肺,灼干肺津。不可辛温过表,宜清轻凉散为当)。此脾胃有寒湿也,表里证皆有之。伤寒邪在太阳,口不干,舌不燥,头痛发热,无汗恶寒,身痛,脉浮紧者,宜麻黄汤发汗自愈(凡表症,两脸必热)。若杂病里证,宜茯苓、白术、苍术、干姜、附子等味(若舌厚白不滑,无津而燥,是实热也,断不可用此温燥药)。《舌鉴》治法亦合,仅言表证,未及里证耳(如舌白苔厚而干,是邪已到气分,宜解肌清热,如葛根、荆芥、薄荷、连翘之类,不可用辛温猛汗也)。

  结胸证分阴阳,脏结与腑结,脏为阴,腑为阳;在术数上有太过与不及,阳数为太过,阴数为不及;在卦象上均以术数为依据,根据卦象的错卦与综卦的变换,与疾病临床虚实的表现进行精准的辩证,正如所
曹颖甫说:“攻也是死,不攻也是死,还不如搏一搏。
  比如说:泰卦有不及与太过的两个术数。不及术数病位在太阳,如: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。太过术数在少阴,如: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,虽地支二气相同,而其天干五运差异,故对应的方剂各不相同。
  而泰卦的错卦、综卦虽说阴阳颠倒,我们只要谨慎辩证,据实推理,还是能找到疾病的破绽,中医运用
七鸟化法,是借用七种鸟类身体特殊部位印入眼帘,易于记忆,作为疾病的突破口化解矛盾。七鸟化法几乎失传,但在方剂中依然能找到其影子的存在,所以,在注解《伤寒论》时,在师傅的启导下,我慢慢的归类,终有一天重见光明。
  关于否卦有四条经脉,少阳,少阴,阳明,太阴。
少阳的术数有五个:
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。常用的方剂仅有一首:小柴胡汤加减。
少阴的术数有五个:
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常用的方剂仅有五首:苦酒汤、白通汤、真武汤、四逆汤、大承气汤。
太阴的术数有五: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常用的方剂仅有一首:四逆汤。
阳明的术数有五个:
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常用的方剂仅有三首:枳实栀子豉汤、牡蛎泽泻汤、竹叶石膏汤,其中甲申术数,壬申术数并没有给方剂。由此分析所谓的“死证”,可能就是这两个术数,需要谨慎对待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8条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8条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

    2022-01-18 09:38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7条血弱气尽,腠理开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7条血弱气尽,腠理开

    2022-01-15 08:38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6条伤寒五六日,中风

    2021-11-26 10:56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《伤寒论》第95条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

    2021-11-26 10:50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