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159】伤寒,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;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,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赤石脂禹余粮汤方
赤石脂一斤(碎) 太一禹余粮一斤(碎)
右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
赤石脂禹余粮汤方
赤石脂一斤(碎) 太一禹余粮一斤(碎)
右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
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嵌入“寒”,“服”,“下”,“利”,“止”,“心”,“已”,“复”,“以”,“之”,“中”,“益”,“者”,“在”,“当”,“小”等十六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嵌入乾卦,讼卦,豫卦,屯卦,贲卦,噬嗑卦,艮卦,损卦,复卦,泰卦,师卦,明夷卦,坤卦,比卦,益卦、履卦等十六卦,阐述了坎宫的六气人,在丙寅术数日生病,离宫的六气人,在庚寅术数日生病,医者错误的使用下法治疗,导致“利不止”,再次审证不严时,下焦病使用中焦理中丸治疗,导致疾病加重。提醒热痞与水气痞作为鉴别,中焦利与下焦利做鉴别。
【原文】伤寒,服汤药。
(1)伤寒,感受风寒。寒,【易·说卦】乾为寒。
(2)服,饮用或吞服药物。【易·讼卦】以讼受服。【易·豫卦】刑罚淸而民服。
(3)汤药,郑重光说:汤者荡也,即下药也。
【译】感受风寒,服用下药。医生为什么要开下药呢?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。本句经文嵌入讼卦,豫卦。讼卦居离宫,纳干己数,豫卦居震宫,纳干庚数。先不考虑这两卦安置的意义是什么,但要知道纳干是什么?五运化合的关系是什么?
【原文】下利不止
(1)下利,腹泻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利,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2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【译】腹泻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屯卦,贲卦,噬嗑卦,艮卦。重点要明确“不止”,否定了噬嗑卦,也否定了艮卦,实则是否定少阳,阳明病,火雷噬嗑卦是指少阳。
再来分析乾卦,屯卦,贲卦。乾卦主寒,主外,主实证,可以不去理解乾卦。
屯卦,可以理解为坎宫六气人。贲卦居艮宫,艮宫天干纳干为丙,但地支有二:寅,丑两数,在“不止”中排除两阳,说明病在太阳,上句经文一个是豫卦,一个讼卦,豫卦纳干庚,讼卦纳干己数。只能是阳干配阳支,阴干配阴支。那就是庚寅,己丑。这样搭配方向就找出来“服汤药”是什么药?在艮宫,己丑术数,太阳病,见《伤寒论》第154条 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。
【原文】心下痞硬,服泻心汤已,
(1)心下,胃上脘部位。心,本也。【易·復卦】復其见天地之心乎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
(4)痞,胸中懑闷结块。不痛者为痞满,痛者为结胸。
(5)硬,坚固,与“软”相对。
(6)服,饮用或吞服药物。【易·讼卦】以讼受服。【易·豫卦】刑罚淸而民服。
(7)泻心汤。
(8)已,开始病情加重。【易·损卦】已事遄往。
【译】胃上脘心下痞硬。痛为结胸,硬不痛还是痞,饮用泻心汤开始病情加重。本句经文嵌入复卦,乾卦,屯卦,讼卦,豫卦,损卦。重点讲复卦,损卦,其它卦象在上面均己讲过。复卦居坤宫,纳干乙,癸两数。损卦居艮卦,纳干丙数。其实是谈疾病如果处理不好,可由太阳传入少阴,由离宫,坎宫,转入坤宫,艮宫。
【原文】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
(1)复,又。再次。【易·复卦】反复其道。【易·泰卦】无往不復。
(2)以,用。【易·师卦】能以众正。【易·明夷】箕子以之。鄭氏,荀氏皆作似。
(3)他药,泻心汤。
(4)下之,用下法治疗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之,虚用,无所指。
(5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6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【译】又用泻心汤用法治疗,出现腹泻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本句经文嵌入复卦,泰卦,师卦,明夷卦,乾卦,屯卦,贲卦,噬嗑卦,艮卦。本句经文重点是泰卦,师卦,明夷卦,其它卦象已经讲过,不再重复。泰卦居坤宫,纳干为乙,癸两数。师卦,明夷卦居坎宫,纳干为戊数。离宫的六气人,在庚寅术数日生病。本应该用新加汤治疗,结果用泻心汤治疗,导致痞病加重,反而“下利不止。”
【原文】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
(1)医以理中,医生又用阳明病的理中丸治疗。以,用。【易·师卦】能以众正。【易·明夷】箕子以之。鄭氏,荀氏皆作似。中,中焦。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(2)与之,给予治疗。之,【易·比卦】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
(3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4)益,加大。【易·益卦】易卦名。【释文】益,增長之名。
(4)甚,加重。
【译】医生又用理中丸给予治疗,反而腹泻更加严重,所谓中,是指中焦,阳明病。疾病在下焦。本句经文嵌入师卦,明夷卦,坤卦,比卦,贲卦,益卦。重点讲解益卦,益卦隶于巽卦,纳干辛数。五运化合丙辛化水。实则是谈坎宫六气人,丙寅术数日生病,病在太阳,并非阳明。是阳先动为痞。
【原文】理中者,理中焦,
(1)理中,理中丸。中,中焦。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(2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3)理,治疗。
(4)中焦,三焦的中部,指上腹部分。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,主腐熟水谷,泌糟粕,蒸津液,化精微,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。实是指胃,足阳明也。
【译】理中丸是治疗中焦之病,中焦足阳明胃也。
【原文】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,
(1)此,这。
(2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3)在,居于,处于。【易·乾卦】见龙在田。【易·乾傳】在下位而不憂。
(4)下焦,三焦的下部,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。能分别清浊,渗入膀胱,排泄废料,其气主下行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下焦者,别回肠,注于膀胱而渗入焉。故水谷者,常并居于胃中,成糟粕,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。渗而俱下。济泌别汁,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”。
(5)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,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。
【译】此腹泻病在下焦,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。本句经文嵌入贲卦,乾卦,贲卦居艮宫,纳干丙数,是指丙寅术数,坎宫六气人。
【原文】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(1)复,反复。
(2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3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(4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5)当,应该。适可也。【易·履卦】夬履贞厉,位正当也。
(6)利,通。【易·賁卦】利有攸往。
(7)其,他的。
(8)小便,尿液。小,【易·泰卦】小往大来。疏:“阴生消耗,故称小。”
【译】有的人反复腹泻不止,应该通其水道。本句经文嵌入贲卦,噬嗑卦,艮卦,乾卦,履卦,泰卦。重点是理解履卦,居艮宫,纳干为丙,是指坎宫六气人,丙寅术数。
柯琴说:“服汤药而利不止,是病在胃。复以他药下之而利不止,则病在大肠矣。理中非不善,但迟一着耳。石脂、余粮,助燥金之令,涩以固脱。庚金之气收;则戊土之湿化。若复利不止者,以肾主下焦,为胃之关也。关门不利,再利小便,以分消其湿。盖谷道既塞,水道宜通,使有出路。此理下焦之二法也。
利在下焦,水气为患也。唯土能制水。石者,土之刚也。石脂、禹粮,皆土之精气所结。石脂色赤入丙,助火以生土;余粮色黄入戊,实胃而涩肠。虽理下焦,实中宫之剂也。且二味皆甘,甘先入脾,能坚固堤防而平水气之亢,故功胜于甘、术耳。”
【名家注解】
(1)伤寒,感受风寒。寒,【易·说卦】乾为寒。
(2)服,饮用或吞服药物。【易·讼卦】以讼受服。【易·豫卦】刑罚淸而民服。
(3)汤药,郑重光说:汤者荡也,即下药也。
【译】感受风寒,服用下药。医生为什么要开下药呢?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。本句经文嵌入讼卦,豫卦。讼卦居离宫,纳干己数,豫卦居震宫,纳干庚数。先不考虑这两卦安置的意义是什么,但要知道纳干是什么?五运化合的关系是什么?
【原文】下利不止
(1)下利,腹泻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利,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2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【译】腹泻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屯卦,贲卦,噬嗑卦,艮卦。重点要明确“不止”,否定了噬嗑卦,也否定了艮卦,实则是否定少阳,阳明病,火雷噬嗑卦是指少阳。
再来分析乾卦,屯卦,贲卦。乾卦主寒,主外,主实证,可以不去理解乾卦。
屯卦,可以理解为坎宫六气人。贲卦居艮宫,艮宫天干纳干为丙,但地支有二:寅,丑两数,在“不止”中排除两阳,说明病在太阳,上句经文一个是豫卦,一个讼卦,豫卦纳干庚,讼卦纳干己数。只能是阳干配阳支,阴干配阴支。那就是庚寅,己丑。这样搭配方向就找出来“服汤药”是什么药?在艮宫,己丑术数,太阳病,见《伤寒论》第154条 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。
【原文】心下痞硬,服泻心汤已,
(1)心下,胃上脘部位。心,本也。【易·復卦】復其见天地之心乎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
(4)痞,胸中懑闷结块。不痛者为痞满,痛者为结胸。
(5)硬,坚固,与“软”相对。
(6)服,饮用或吞服药物。【易·讼卦】以讼受服。【易·豫卦】刑罚淸而民服。
(7)泻心汤。
(8)已,开始病情加重。【易·损卦】已事遄往。
【译】胃上脘心下痞硬。痛为结胸,硬不痛还是痞,饮用泻心汤开始病情加重。本句经文嵌入复卦,乾卦,屯卦,讼卦,豫卦,损卦。重点讲复卦,损卦,其它卦象在上面均己讲过。复卦居坤宫,纳干乙,癸两数。损卦居艮卦,纳干丙数。其实是谈疾病如果处理不好,可由太阳传入少阴,由离宫,坎宫,转入坤宫,艮宫。
【原文】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
(1)复,又。再次。【易·复卦】反复其道。【易·泰卦】无往不復。
(2)以,用。【易·师卦】能以众正。【易·明夷】箕子以之。鄭氏,荀氏皆作似。
(3)他药,泻心汤。
(4)下之,用下法治疗。下,【易·乾卦】本乎地者亲下。【易·屯卦】以贵下贱。之,虚用,无所指。
(5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6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【译】又用泻心汤用法治疗,出现腹泻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本句经文嵌入复卦,泰卦,师卦,明夷卦,乾卦,屯卦,贲卦,噬嗑卦,艮卦。本句经文重点是泰卦,师卦,明夷卦,其它卦象已经讲过,不再重复。泰卦居坤宫,纳干为乙,癸两数。师卦,明夷卦居坎宫,纳干为戊数。离宫的六气人,在庚寅术数日生病。本应该用新加汤治疗,结果用泻心汤治疗,导致痞病加重,反而“下利不止。”
【原文】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
(1)医以理中,医生又用阳明病的理中丸治疗。以,用。【易·师卦】能以众正。【易·明夷】箕子以之。鄭氏,荀氏皆作似。中,中焦。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(2)与之,给予治疗。之,【易·比卦】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
(3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4)益,加大。【易·益卦】易卦名。【释文】益,增長之名。
(4)甚,加重。
【译】医生又用理中丸给予治疗,反而腹泻更加严重,所谓中,是指中焦,阳明病。疾病在下焦。本句经文嵌入师卦,明夷卦,坤卦,比卦,贲卦,益卦。重点讲解益卦,益卦隶于巽卦,纳干辛数。五运化合丙辛化水。实则是谈坎宫六气人,丙寅术数日生病,病在太阳,并非阳明。是阳先动为痞。
【原文】理中者,理中焦,
(1)理中,理中丸。中,中焦。【易·坤卦】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(2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3)理,治疗。
(4)中焦,三焦的中部,指上腹部分。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,主腐熟水谷,泌糟粕,蒸津液,化精微,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。实是指胃,足阳明也。
【译】理中丸是治疗中焦之病,中焦足阳明胃也。
【原文】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,
(1)此,这。
(2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3)在,居于,处于。【易·乾卦】见龙在田。【易·乾傳】在下位而不憂。
(4)下焦,三焦的下部,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。能分别清浊,渗入膀胱,排泄废料,其气主下行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下焦者,别回肠,注于膀胱而渗入焉。故水谷者,常并居于胃中,成糟粕,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。渗而俱下。济泌别汁,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”。
(5)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,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。
【译】此腹泻病在下焦,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。本句经文嵌入贲卦,乾卦,贲卦居艮宫,纳干丙数,是指丙寅术数,坎宫六气人。
【原文】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(1)复,反复。
(2)利,腹泻。【易·贲卦】利有攸往。
(3)不止,拉个不停,无法阻止。【易·噬嗑】屦校灭止。【易·艮卦】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(4)者,人或事物的代称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5)当,应该。适可也。【易·履卦】夬履贞厉,位正当也。
(6)利,通。【易·賁卦】利有攸往。
(7)其,他的。
(8)小便,尿液。小,【易·泰卦】小往大来。疏:“阴生消耗,故称小。”
【译】有的人反复腹泻不止,应该通其水道。本句经文嵌入贲卦,噬嗑卦,艮卦,乾卦,履卦,泰卦。重点是理解履卦,居艮宫,纳干为丙,是指坎宫六气人,丙寅术数。
柯琴说:“服汤药而利不止,是病在胃。复以他药下之而利不止,则病在大肠矣。理中非不善,但迟一着耳。石脂、余粮,助燥金之令,涩以固脱。庚金之气收;则戊土之湿化。若复利不止者,以肾主下焦,为胃之关也。关门不利,再利小便,以分消其湿。盖谷道既塞,水道宜通,使有出路。此理下焦之二法也。
利在下焦,水气为患也。唯土能制水。石者,土之刚也。石脂、禹粮,皆土之精气所结。石脂色赤入丙,助火以生土;余粮色黄入戊,实胃而涩肠。虽理下焦,实中宫之剂也。且二味皆甘,甘先入脾,能坚固堤防而平水气之亢,故功胜于甘、术耳。”
【名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伤寒服汤药下后,利不止,而心下痞硬者,气虚而客气上逆也,与泻心汤攻之则痞已,医复以他药下之,又虚其里,致利不止也。理中丸,脾胃虚寒下利者,服之愈。此以下焦虚,故与之,其利益甚。《圣济经》曰∶滑则气脱,欲其收也。如开肠洞泄、便溺遗失,涩剂所以收之。此利由下焦不约,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洞泄。下焦主厘清浊,下利者,水谷不分也。若服涩剂,而利不止,当利小便,以分其气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中痞者,误下之所致也。下利痞,仍虚痞也,服泻心汤已合法矣。而痞不愈,复以他药下之,痞虽去而利不止,医与理中汤温之,其利益甚。不知理中者,理中焦也,此利在下焦,属滑脱也,故用赤石脂禹余粮汤,涩滑固脱,利可止也。若止而复利,则当审其小便之利与不利。小便若利,当佐以温补之药以收全功。小便不利,是水无去路,固涩日久,所以复利不止。则又当利其小便,使水道通而利自止矣。
【集注】
郑重光曰:汤者荡也,即下药也。误下利不止,心下痞,服泻心汤为合法矣。乃复以他药下之,误而又误,用理中开痞止利,原不为过,而利益甚者,以屡下伤肾,下焦失守也。故用石脂禹粮固肠虚而收滑脱,利仍不止,当利其小便。盖膀胱者肾之府也,肾主二便,开窍于二阴,利小便者,令藏府各司其事,庶水谷分而下利自止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服汤药而利不止,是病在胃。复以他药下之而利不止,则病在大肠矣。理中非不善,但迟一着耳。石脂、余粮,助燥金之令,涩以固脱。庚金之气收;则戊土之湿化。若复利不止者,以肾主下焦,为胃之关也。关门不利,再利小便,以分消其湿。盖谷道既塞,水道宜通,使有出路。此理下焦之二法也。
利在下焦,水气为患也。唯土能制水。石者,土之刚也。石脂、禹粮,皆土之精气所结。石脂色赤入丙,助火以生土;余粮色黄入戊,实胃而涩肠。虽理下焦,实中宫之剂也。且二味皆甘,甘先入脾,能坚固堤防而平水气之亢,故功胜于甘、术耳。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伤寒,误服寒凉汤药,伤其中气,利下不止,心下痞鞭。服泻心汤已,下利未止,谓其中有积热,复以他药下之,阳气脱陷,下利不止。医又意中寒,以理中与之,其利益甚。理中者,但理中焦,此之下利,在于下焦滑脱,何以能止?宜赤石脂禹余粮汤,固下焦之滑脱,利乃可止也。若使复利不止者,必由土湿水停,前窍不通,而后注二肠,当利其小便,水道开而谷道合矣。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伤寒不解其表,先攻其里,以致太阳水气,与太阴之湿混合,下利不止。下后胃虚,客气上逆,以致心下结痞硬满,此时服甘草泻心汤是也。乃服泻心汤已,痞去而利依然(观下文但言治利,不更言痞,可见其痞已愈)。
医以为协热利也(协热利本有四日复下之例),复以他药下之,利仍不止。医又以为太阴寒湿也,而以理中与之,果其证属寒湿,不难得温便愈。然竟利益甚者,盖理中作用,在升清而降浊,向以虚气膨胀于胃中,阻其降浊之力,中气得温而升,胃中积垢自当从大肠下泄而无余。若下焦水气,不从肾关而出为溺,以至溢入大肠,则病不在中而在下。中气升,即下无所吸,此其所以利益甚也。大肠为水冲激,至于滑疾而不收,是当以收摄为主。赤石脂禹余粮汤既能泄湿,又复敛肠。若肠中水气无多,利当自愈。其不愈者,必肠中水气甚盛,非用五苓散开其决渎,必不能杀其冲激之力也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