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176条伤寒脉浮滑,此表有热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 2025-02-07 11:06 我要评论

【原文176】伤寒脉浮滑,此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

【原文176】伤寒脉浮滑,此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

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寒”,“有”两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嵌入了乾卦,大有卦,阐述了艮宫的六气人在丁卯术数日生病,使用白虎汤和解。本条经文“表有热”,好理解,因为太阳病发热是常态,而“里有寒”难于理解,重点在“大有卦”上去分析大有卦全名火天大有卦,这个卦有两类术数,一个是太过,一个为不及,太过之术数病在太阳,不及术数病在少阳,处于在半表半里之间,这是对离宫的六气人而言,艮宫的来说,是离宫之热夹湿陷于艮宫,病依然在太阳,只是在不及之数而已。
【原文】伤寒脉浮滑,
(1)伤寒,外感风寒。寒,【易·说卦】乾为寒。
(2)脉浮滑,脉浮为表邪,脉滑为里有湿、热。浮,【甄权脉经】浮为风为虛。
【译】外感风寒,脉浮滑,脉浮为表邪,脉滑为里有湿、热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乾主外,也主外干。
【原文】此表有热,
(1)此,这。
(2)表有热,外有热。有,【易·大有疏】能大所有。
【译】这是外有热。本句经文嵌入大有卦,大有卦居乾宫,纳干甲,壬两数。表有热,是谈外干,丁壬化合。
【原文】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
(1)里,内。
(2)有寒,有冷。有,【易·大有疏】能大所有。寒,【易·说卦】乾为寒。
(3)白虎汤主之,白虎汤治疗。
【译】内面有寒,白虎汤治疗,白虎汤不是治疗里寒。本句经文嵌入大有卦,乾卦。是谈外干,丁壬化合的关系。是因壬数主太过先动,而丁数内陷之故。是谈艮宫的六气人, 在丁卯术数日生病。

 

【名家注解】
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  浮为在表,滑为在里。表有热,外有热也;里有寒∶有邪气传里也。以邪未入腑,故止言寒,如瓜蒂散证云∶胸上有寒者是矣。与白虎汤,以解内外之邪。
《内经》曰∶热淫所胜,佐以苦甘。知母、石膏之苦甘以散热,热则伤气。甘以缓之,甘草、粳米之甘以益气。
 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【按】
王三阳云:经文「寒」字,当邪字解,亦热也,其说甚是。若是「寒」字,非白虎汤证矣。
【注】
  此言伤寒太阳证罢,邪传阳明,表里俱热,而未成胃实之病也。脉浮滑者:浮为表有热之脉,阳明表有热,当发热汗出;滑为里有热之脉,阳明里有热,当烦渴引饮,故曰:表有热里有热也。此为阳明表里俱热之证,白虎乃解阳明表里俱热之药,故主之也。不加人参者,以其未经汗、吐、下,不虚故也。
 
【集注】
程知曰:滑则里热,云浮滑则表里俱热矣。大热之气,得辛凉而解,犹之暑暍之令,得金风而爽,故清凉之剂,以白虎名之。又曰:厥阴条中有伤寒,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也,白虎汤主之,可证此条之非里有寒矣。
魏荔彤曰:此里尚为经络之里,非脏府之里,亦如卫为表,荣为里,非指脏府而言也。
 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  此条论脉而不及证,因有白虎汤证,而推及其脉也。勿只据脉而不审其证。脉浮而滑为阳,阳主热。《内经》云∶“脉缓而滑曰热中”。是浮为在表,滑为在里。旧本作里有寒者误。此虽表里并言,而重在里热,所谓结热在里,表里似热者也。
 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  此申明上章来显之义。脉滑者,里有热也,厥者,表有寒也。此不言厥者,诊脉浮滑,已知是表寒外束,里热内郁,不必问其肢节之厥热矣。若里热外发,则脉变实缓,不复浮滑也。浮滑者,阳气郁格之象也。此之表寒,乃阴气之外浮,非寒邪之外淫。不然,表寒未解,无用白虎之理。
 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  脉浮为表邪未尽,滑则为湿与热,以证情准之,当云:「表有寒,里有热。」本条言表有热里有寒,则传写之误也。惟白虎汤方治,里热甚于表寒者宜之。若表寒甚而里热微者,要以越婢及大青龙、麻杏石甘诸方为主,石膏、知母不当妄用,此即「发热无汗,其表不解,不可与白虎汤」之例也。若夫表寒垂尽,里热已炽,乃能用清凉透肌之石膏,驱里热由肌出表,其病遂解。此正「燥渴,心烦,背微恶寒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」之例也。予向者疑「里有寒」为衍文,犹为未达一间(又按,表有微热,里有实寒为四逆汤证,与白虎正相反,详少阴、厥阴篇)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