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30条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好中医 2024-05-07 08:19 我要评论

【原文30】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剧,厥逆,咽中干,两胫拘急而谵语。 师曰: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,后如师言。何以知此? 答曰:寸口脉浮而大,浮则为风,大则为

【原文30】问曰: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剧,厥逆,咽中干,两胫拘急而谵语。
师曰: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,后如师言。何以知此?
答曰:寸口脉浮而大,浮则为风,大则为虚,风则生微热,虚则两胫挛。病证象桂枝,因加附子参其间,增桂令汗出,附子温经,亡阳故也。厥逆,咽中干,烦燥,阳明内结,谵语烦乱,更饮甘草干姜汤。夜半阳气还,两足当热,胫尚微拘急,重与芍药甘草汤,尔乃胫伸,以承气汤微溏,则止其谵语,故知病可愈。 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是重复第29条作进一步讲解,分析医生在辨证失误有三:①医者辨得病之人,并未分辨清楚;
②疾病起病与暴发之术数,太过之日,不及之日出现颠倒,也是没有分析明白。
③对于少阴君火患病人群,内经云:“岁天气胜者,太阴复之,地气胜者,厥阴复之,其治皆如胜复之法。”对于少阳相火患病人群,内经云:“岁气之交。天气胜者。则有阳明之复。地气胜者。则有太阳之复。观其胜复。各依其法治之。”
  本条细玩特点:“按法治之”而非伏法,以“之”字,为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因“之”嵌比卦,反推错卦是大有卦,而知患病之人为少阳相火,医生辨人而误,导致用方错误。

《伤寒论》第30条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
  第一、“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剧,”阳旦,是一个中医术语,它指的是一种病证,具体是指太阳中风表证,即桂枝汤证。阳旦汤是一种中药方剂,见于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》中,用于治疗感受风邪后出现的轻微头痛怕冷、时时发热、心下部发闷、干呕、汗出等症状。如果这些症状迁延不愈,仍然可以用阳旦汤进行治疗。阳旦汤的治法是解肌祛风,调和营卫。
  证象太阳中风证,我也是按法治疗,为什么病情还加重呢?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。
  ①“之”,嵌比卦,打开比卦的钥匙:比卦外坎坤,内艮坤。比卦九五爻为阳位阳居,为中正得位,五阴争一阳,寒盛而阳弱,且六三爻阳位阴居,不得位,“比之匪人”“匪人”引申为“寒湿之邪”已入侵心腹之中。
医者“按法治之而增剧”,说明不是比卦。比卦的错卦是大有卦。打开大有卦的钥匙:六五阳位阴居,五阳争一阴,阳盛而阴弱。
  大有卦,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,小寒节气后第八日辛巳。内经云“主位少羽水。客气少阳火。中见水运。岁运得位。而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来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宜治少阳之客。”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小暑节气后第四日庚辰日,
内经云:主位太徵火,客气太阳水,中见金运。水胜火,天政布,寒气行,雨乃降,民病寒反热中,痈疽注下,心热瞀闷,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辛已、庚辰,这组术数是告诉我们起病与发病之时,但是并且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患病?
  经文曰:“按法治之”这个“法”是指少阴君火之人,并非指少阳相火之人。如果是少阴君火人群,其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七日庚辰日,主气为太阳寒水,客气为太阴湿土。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立夏节气后第八日辛已日,主气为少阴君火,客气为太阳寒水,那么用阳旦汤是正确的。
  经过以上分析比对后,发现问题错误有三
  ①医者辨得病之人,并未分辨清楚;
  ②疾病起病与暴发之术数,太过之日,不及之日出现颠倒,也是没有分析明白。
  ③对于少阴君火患病人群,内经云:“岁天气胜者,太阴复之,地气胜者,厥阴复之,其治皆如胜复之法。”对于少阳相火患病人群,内经云:“岁气之交。天气胜者。则有阳明之复。地气胜者。则有太阳之复。观其胜复。各依其法治之。”
  第二、“厥逆,咽中干,两胫拘急而谵语。”这四种症状,并非太阳之表证,“咽中干,谵语”这是典型阳明证。少阳之人其性阳气运动可在体内体外出入迂回,桂枝汤的给予加速了阳气的升发,邪气直接透过屏障杀入阳明之里,再加上医生没有弄清邪的来路,错误的治疗方案,重发汗,烧针等,导致疾病加重。
  第三、“师曰: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,后如师言。何以知此?”老师却说半夜手脚都可以回温,小腿可以伸直,后来真如老师所言,您怎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呢?
  第四、“答曰:寸口脉浮而大,浮则为风,大则为虚,风则生微热,虚则两胫挛。病证象桂枝,因加附子参其间,增桂令汗出,附子温经,亡阳故也。”本句经文是指第20条而言:“其人恶风,小便难,四支微急,难以屈伸者,”发病人群是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群。
  庚辰 病起于终之气,主气太阳寒水,客气太阴土,中见金运。土生金,金生水,其化顺,地气正,湿令行,阴凝太虚,埃昏郊野,民乃惨凄,寒风以至,反者孕乃死。宜治太阴之客。
  辛巳 病发于二之气。主气少阴君火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水运。气与运同。寒不去华。雪水冰杀气施行。霜乃降。名草上焦。寒雨数至。阳复化。民病热於中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对于午类的六气人群,用庚辰、辛巳术数可以解锁。
  第五,“厥逆,咽中干,烦燥,阳明内结,谵语烦乱,更饮甘草干姜汤。夜半阳气还,两足当热,胫尚微拘急,重与芍药甘草汤,尔乃胫伸,以承气汤微溏,则止其谵语,故知病可愈。”对于少阳相火的人群,使用桂枝汤后出现“厥逆,咽中干,烦燥,谵语、烦乱。”这是中气失化,寒盛木郁,寒直中,胃失温煦,阳气不足,故致胃阳虚,以甘草干姜汤来温胃散寒,化解桂枝汤的矛盾,修复胃脘之阳,中阳修复则厥愈且足温。
  厥愈,足温,但脚屈伸还是不利,其筋脉仍不和润,这是阴血未复,以芍药甘草汤滋养阴血,血气充则行四未,脚即屈伸自如。
  风胜则阳明复,当脾胃和谐,中焦则磨化水谷。桂枝,生姜之热,导致胃气失和,阳明胃热盛则便结,易发谵语,小剂量给予调胃承气和解。大便有微溏浠知胃已和,阴阳之气和谐,内外邪气已散,身体已康复。”








 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
阳旦,桂枝汤别名也。前证脉浮(医统本作“微”)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与桂枝汤证相似,是证象阳旦也。与桂枝汤而增剧,得寸口脉浮大,浮为风邪,大为血虚,即于桂枝汤加附子,温经以补虚,增桂令汗出以祛风。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,与甘草干姜汤,阳复而足温,更与芍药甘草汤,阴和而胫伸。表邪已解,阴阳已复,而有阳明内结,谵语烦乱,少与调胃承气汤,微溏泄以和其胃,则阴阳之气皆和,内外之邪悉去,故知病可愈。
 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 此设问答,申明上条之义也。桂枝证当用桂枝,值时令温热,或其人有热,用阳旦汤,即桂枝汤加黄芩也。值时令寒冷,或其人有寒,用阴旦汤,即桂枝汤加干姜也。证象阳旦,谓心烦似乎有热也。按法治之,谓按法用阳旦汤也。盖心烦小便数,咽中干,似乎阳旦,而不审脚挛急,微恶寒之证,是阴寒也,即以阳旦汤攻其表误也。所以增剧,厥逆咽中干,两胫拘急,谵语等坏证作也。师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,如其言者何也?答曰:诊脉浮大,则为风虚,非寒虚也,故此知用桂枝不足以治其寒,而加附子温经。即有阳明内结,谵语烦乱等证,浑不为意。且更与甘草干姜汤,至夜半阳回足热,胫尚微拘急,即与芍药甘草汤以和其阴,尔乃胫伸,继以承气治其阳明内结,故微溏而谵语止,其病可愈矣。是皆由于救之得法耳!

 

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:

申明:本人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,现改为此账号:jmch69。添加时注意谨慎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29条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

    《伤寒论》第29条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

    2024-05-07 08:18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28服桂枝汤,或下之,仍头项强痛

    《伤寒论》第28服桂枝汤,或下之,仍头项强痛

    2024-05-07 08:16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27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

    《伤寒论》第27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

    2024-04-29 13:51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26条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,大烦渴不

    《伤寒论》第26条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,大烦渴不

    2024-04-26 14:22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
精彩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