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28】服桂枝汤,或下之,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。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
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(炙) 生姜(切)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(擘)
右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小便利则愈。本云:桂枝汤,今去桂加茯苓白术。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是研究少阳相火的人群,疾病暴于主气少阳相火,客气太阳寒水时。即便是患太阳病,提醒医者治病应先辨发病是何人,再辨证,当太阳病兼见阳明证,应先解表,再治里。
如果违规操作,处处均能导致引狼入室。本条经文是因水泛木郁化风,乘克脾土,脾湿沦陷,致胃气上逆,心下满痛,脾气下陷,则小便不利,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和解,以茯苓、白术,燥湿利水,解决心下满。
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以“服”、“小”两字,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,因服“汤”而讼,查争议之所在,因“小便不利”之“小”反推“泰”知非“泰”,虽为太阳病,但需辨何人患病。
第一、“服桂枝汤,或下之。”在《伤寒论》里“服桂枝汤”这句经文共出现五次,本条是第五次出现,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呢?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。
本句经文是指病人患有太阳病,或者阳明热盛引起的便秘。我们根据这个思路去查病因,内经曰:“风胜则有阳明之复。火胜则有太阳之复。其治各依胜复之法。”依据《内经》的条规,打开本句经文的钥匙。
首先分析“服”字,嵌讼卦,讼就是争议。到底争讼什么?无非医生辨人、辨病、未按程序操作而以。
仲景的初衷并非让我们去解讼卦,而是要了解讼卦的综卦-需卦,为什么会提到需卦,我们看下一句经文。
第二、“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,”如果是“火胜则太阳复”用桂枝汤表证可以和解,但用后表证仍在,并且还添新病“心下满,小便不利。”说明在“辨”的环节上出了问题。
“小”字,嵌泰卦,但是仲景也不是要我们去研究泰卦,如果泰卦动五爻也是变需卦。为什么都会指向需卦,这是什么意思呢?
因为需卦的本意:“等天下雨。”医生用桂枝汤,辨证为中风证。为何用后反“无汗,小便不利呢?”说明其一辨证失误,应该是“伤寒证”,用桂枝却见“心下满,微痛,”表未解,却添新病,疾病由外传入内,饮停胸膈之处,“翕翕发热”汗出后依然在干烧,“翕翕”是指发热的面容。
其二、未“辨人”失误,仲景的初衷是让医生要鉴别服药之人是少阳火寅类六气人群,重点记住需卦这组术数:乙巳、甲辰。
需卦疾病 是疾病起于终之气,大雪节气后第二天乙巳日 “主位太阳寒水。客气少阳相火。中见金运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宜治少阳之客。”
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芒种节气后第五天甲辰日 “主位少阳相火。客气太阳水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”
对于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,“或下之”,说明医生在表证兼见里证时,应先解表,再治里时,违规操作,先用“下之”,故引狼入室。那就这组术数己巳、戊辰。
大壮卦疾病,是疾病起于终之气,冬至节气后第十一日已巳日,主位少羽水。客气少阳火。中见土运。火土相得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法宜治少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,主位少阳相火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。火当其位。天政布。寒气行。雨乃降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第三、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”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,芍药,甘草,生姜,大枣,茯苓,白术。本方是治太阳伤寒证,并非中风证,“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。”使用汗法治疗后,因水泛木郁化风,乘克脾土,脾湿沦陷,致胃气上逆,心下满痛,脾气下陷,则小便不利,用茯苓、白术,燥湿利水,解决心下满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
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(炙) 生姜(切)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(擘)
右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小便利则愈。本云:桂枝汤,今去桂加茯苓白术。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是研究少阳相火的人群,疾病暴于主气少阳相火,客气太阳寒水时。即便是患太阳病,提醒医者治病应先辨发病是何人,再辨证,当太阳病兼见阳明证,应先解表,再治里。
如果违规操作,处处均能导致引狼入室。本条经文是因水泛木郁化风,乘克脾土,脾湿沦陷,致胃气上逆,心下满痛,脾气下陷,则小便不利,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和解,以茯苓、白术,燥湿利水,解决心下满。
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以“服”、“小”两字,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,因服“汤”而讼,查争议之所在,因“小便不利”之“小”反推“泰”知非“泰”,虽为太阳病,但需辨何人患病。
第一、“服桂枝汤,或下之。”在《伤寒论》里“服桂枝汤”这句经文共出现五次,本条是第五次出现,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呢?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。
本句经文是指病人患有太阳病,或者阳明热盛引起的便秘。我们根据这个思路去查病因,内经曰:“风胜则有阳明之复。火胜则有太阳之复。其治各依胜复之法。”依据《内经》的条规,打开本句经文的钥匙。
首先分析“服”字,嵌讼卦,讼就是争议。到底争讼什么?无非医生辨人、辨病、未按程序操作而以。
仲景的初衷并非让我们去解讼卦,而是要了解讼卦的综卦-需卦,为什么会提到需卦,我们看下一句经文。
第二、“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,”如果是“火胜则太阳复”用桂枝汤表证可以和解,但用后表证仍在,并且还添新病“心下满,小便不利。”说明在“辨”的环节上出了问题。
“小”字,嵌泰卦,但是仲景也不是要我们去研究泰卦,如果泰卦动五爻也是变需卦。为什么都会指向需卦,这是什么意思呢?
因为需卦的本意:“等天下雨。”医生用桂枝汤,辨证为中风证。为何用后反“无汗,小便不利呢?”说明其一辨证失误,应该是“伤寒证”,用桂枝却见“心下满,微痛,”表未解,却添新病,疾病由外传入内,饮停胸膈之处,“翕翕发热”汗出后依然在干烧,“翕翕”是指发热的面容。
其二、未“辨人”失误,仲景的初衷是让医生要鉴别服药之人是少阳火寅类六气人群,重点记住需卦这组术数:乙巳、甲辰。
需卦疾病 是疾病起于终之气,大雪节气后第二天乙巳日 “主位太阳寒水。客气少阳相火。中见金运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宜治少阳之客。”
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芒种节气后第五天甲辰日 “主位少阳相火。客气太阳水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”
对于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,“或下之”,说明医生在表证兼见里证时,应先解表,再治里时,违规操作,先用“下之”,故引狼入室。那就这组术数己巳、戊辰。
大壮卦疾病,是疾病起于终之气,冬至节气后第十一日已巳日,主位少羽水。客气少阳火。中见土运。火土相得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法宜治少阳之客。
疾病暴发于三之气,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,主位少阳相火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火运。火当其位。天政布。寒气行。雨乃降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不治者死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第三、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”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,芍药,甘草,生姜,大枣,茯苓,白术。本方是治太阳伤寒证,并非中风证,“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。”使用汗法治疗后,因水泛木郁化风,乘克脾土,脾湿沦陷,致胃气上逆,心下满痛,脾气下陷,则小便不利,用茯苓、白术,燥湿利水,解决心下满。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虽经汗下,为邪气仍在表也。心下满,微痛,小便利者,则欲成结胸。今外证未罢,无汗,小便不利,则心下满,微痛,为停饮也。与桂枝汤以解外,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去桂当是去芍药。此方去桂,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、发热无汗之表乎?细玩服此汤,曰余依桂枝汤法煎服,其意自见。服桂枝汤已,温覆令一时许,通身微似有汗,此服桂枝汤法也。若去桂则是芍药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术并无辛甘走荣卫之品,而曰余依桂枝汤法,无所谓法也。且论中有脉促胸满,汗出恶寒之证,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,去芍药者、为胸满也。此条证虽稍异,而其满则同,为去芍药可知矣。
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,而心下有水气者,立治法也。服桂枝汤或下之,均非其治矣。仍有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之表证;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,停饮之里证。设未经汗下,则是表不解,而心下有水气,当用小青龙汤汗之;今已经汗下,表里俱虚,小青龙汤非所宜也。故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收,避无汗心下之满,加苓术之燥渗,使表里两解,则内外诸证自愈矣。
『外台方议』问曰:心下满微痛,乃是欲成结胸,何缘作停饮治之?答曰:诸证皆似结胸,但小便不利一证,乃停饮也,故此条仲景只作停饮治之。
喻昌曰:服桂枝汤,病不解而证变,又或下之,则邪势乘虚入里,是益误矣。在表之邪未除,而在里之饮上逆,故仿五苓两解表里之法也。
张璐曰:此条颇似结胸,所以辨为太阳表证尚在者,全重在翕翕发热无汗上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汗出不彻而遽下之,心下之水气凝结,故反无汗而外不解,心下满而微痛也。然病根在心下,而病机在膀胱。若小便利,病为在表,仍当发汗;如小便不利,病为在里,是太阳之本病,而非桂枝症未罢也。故去桂枝,而君以苓、术,则姜、芍即散邪行水之法,佐甘、枣效培土制水之功。此水结中焦,只可利而不可散,所以与小青龙、五苓散不同法。但得膀胱水去,而太阳表里症悉除,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