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条主要讲述太阳病脾胃受邪的证型。
“恶风”:指病人遇风觉冷,避风或得衣或遇温则缓解。与现在中医诊断学教材里“畏寒”同症:自觉身冷,得衣近火则缓解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故中恶风者,阳受之。”
“脉缓者”缓脉,一息四至,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。中医认为,若脉来均匀和缓,为平脉,是正常人的脉象。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。
“中风”指中焦脾胃缓急证,运化失调。常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。“中”字作为河南人最常用、最有代表性的口头语。“风”缓急的意思。张仲景,河南省邓州市穰(ráng)东镇张寨村人,应该是方言三声“中(zhong)风”作为病名记载。并非现代的临床的中风。一定要区分开。
就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上描述蕲艾“它处艾草不能透酒坛,蕲艾为异,直透”。“酒”就是当地蕲州人方言,指的是尿液。意思是艾灸中庭穴,马上就有尿意。
这条经文意思为:太阳病的第二大临床表现是中焦脾胃受邪。发热,汗出,遇风时四肢畏寒,脉象缓,这是中焦脾胃虚弱或者是湿证。其原因是太阳寒水司天,太阴湿土在泉,天地阴阳相合怒而生风之故,导致机体太阴脾主肌肉和四肢,是运化失调引起的。
我们应该从简单的层次去思维,不应该想象古人咬文嚼字故弄玄虚。弄得人头晕脑胀,感觉学习中医很难的,有时候把自己给绕进去自己也糊涂啦。
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:
申明:本人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,现改为此账号:jmch69。添加时注意谨慎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