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73】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;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
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炙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
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
【前言】 本条经文贯穿“汗”、“而”、“者”三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以涣卦、屯卦、乾卦嵌入文中。主要是阐述五运六气术数的运用,以及疾病起始发展的情况,以及临床症状,预后传入方向和治疗阻止的方法。
【原文】伤寒,汗出而渴者。
(1)伤,【说文】伤,创也。
(2)寒,【说文】凍也。凍當作冷。
(3)汗,【說文】人液也。【本草】李時珍曰:汗出於心,在內爲血,在外爲汗。故曰奪汗者無血,奪血者無汗。【易·渙卦】渙汗其大號。
(4)出,【易·说卦】万物出乎震。
(5)而,【说文】須也。兩頰上的毛。音能。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寧。
(6)渴,口干想喝水的感觉。【說文】本作㵣。从欠,渴聲。【玉篇】欲飮也。
(7)者,人或事物的代稱。概定的人群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本句经文涣卦,表示四分离散的意思。 屯卦表示端倪初见而不失其本来居所。涣卦居离宫,其性属火;屯卦居坎宫,其性属水。坎卦纳天干为戊土,五运合化为戊癸化火,那么司天就是戊午术数,在泉就是癸酉。癸酉术数,其卦象为山泽损卦,损卦的意思是万物盛衰的开始。伤寒使用汗法,汗出后出现口干欲饮的情况,就要提前阻止,防止传入厥阴。
【原文】五苓散主之。
(1)主,事物的根本。宰也,守也,宗也。【易·繁辞】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
【译】五苓散合解。
【原文】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
(1)不渴,口不干,不想喝水。
(2)者,人或事物的代稱。概定的人群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3)主,事物的根本。
【译】口不渴,已传入厥阴。茯苓甘草汤合解。见《伤寒论》第356条 伤寒,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当服茯苓甘草汤,却治其厥。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利也。其术数为乙卯,其卦象为泽雷随卦。
五运戊癸化火。坎卦纳内外天干均为戊土,而坤卦则不同,外卦纳天干为癸水,而内卦纳天干为乙木。故有由外传内之象,仲景将屯卦安置文中,意思是疾病刚刚开始出现口干欲饮时用五苓散阻止。如果口不干时表现已经传入厥阴,应用茯苓甘草汤和解。
本经文牵扯出两个术数:癸酉,乙卯。
(1)癸卯术数病在太阳,四之气,山泽损卦,动四爻,变卦为火泽暌卦。其夫术数为戊午,病在少阴,三之气,山火贲卦,动三爻,见《伤寒论》第321条 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(2)乙卯术数病在厥阴,五之气,泽雷随卦,动五爻,变卦为震为雷卦。其夫术数为庚子,病位在太阴,终之气,其卦象为泽水困卦,动上爻,变卦为水火既济卦。见《伤寒论》第279条 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;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
例如:癸酉术数,山泽损卦还可以作延伸考察其互卦,错卦,综卦,追溯疾病的发展始未,便于临床深究。
山泽损卦的互卦地雷复卦。其术数为癸卯,病在太阳,见《伤寒论》第175条 风湿相搏,骨节烦疼,掣痛,不得屈伸,近之则痛剧,汗出,短气,小便不利,恶风不欲去衣被,或身微肿者,甘草附子汤主之。
山泽损卦的错卦泽山咸卦。其术数为乙丑,病在厥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277条 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
山泽损卦的综卦风雷益卦。其术数为乙卯,病在少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303条 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者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
又例如:乙卯术数病在厥阴,泽雷随卦可以作延伸考察其互卦,错卦,综卦,追溯疾病的发展始未,便于临床深究。
泽雷随卦的互卦风山渐卦,其术数为癸丑,病在太阴,第276条 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
泽雷随卦的错卦综卦均为山风蛊卦,己巳术数,病在阳明,见《伤寒论》第257条 病人无表里证,发热七八日,虽脉浮数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脉数不解,合热则消谷喜饥,至六七日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当汤。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【原文】伤寒,汗出而渴者。
(1)伤,【说文】伤,创也。
(2)寒,【说文】凍也。凍當作冷。
(3)汗,【說文】人液也。【本草】李時珍曰:汗出於心,在內爲血,在外爲汗。故曰奪汗者無血,奪血者無汗。【易·渙卦】渙汗其大號。
(4)出,【易·说卦】万物出乎震。
(5)而,【说文】須也。兩頰上的毛。音能。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寧。
(6)渴,口干想喝水的感觉。【說文】本作㵣。从欠,渴聲。【玉篇】欲飮也。
(7)者,人或事物的代稱。概定的人群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本句经文涣卦,表示四分离散的意思。 屯卦表示端倪初见而不失其本来居所。涣卦居离宫,其性属火;屯卦居坎宫,其性属水。坎卦纳天干为戊土,五运合化为戊癸化火,那么司天就是戊午术数,在泉就是癸酉。癸酉术数,其卦象为山泽损卦,损卦的意思是万物盛衰的开始。伤寒使用汗法,汗出后出现口干欲饮的情况,就要提前阻止,防止传入厥阴。
【原文】五苓散主之。
(1)主,事物的根本。宰也,守也,宗也。【易·繁辞】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
【译】五苓散合解。
【原文】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
(1)不渴,口不干,不想喝水。
(2)者,人或事物的代稱。概定的人群。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3)主,事物的根本。
【译】口不渴,已传入厥阴。茯苓甘草汤合解。见《伤寒论》第356条 伤寒,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当服茯苓甘草汤,却治其厥。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利也。其术数为乙卯,其卦象为泽雷随卦。
五运戊癸化火。坎卦纳内外天干均为戊土,而坤卦则不同,外卦纳天干为癸水,而内卦纳天干为乙木。故有由外传内之象,仲景将屯卦安置文中,意思是疾病刚刚开始出现口干欲饮时用五苓散阻止。如果口不干时表现已经传入厥阴,应用茯苓甘草汤和解。
本经文牵扯出两个术数:癸酉,乙卯。
(1)癸卯术数病在太阳,四之气,山泽损卦,动四爻,变卦为火泽暌卦。其夫术数为戊午,病在少阴,三之气,山火贲卦,动三爻,见《伤寒论》第321条 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(2)乙卯术数病在厥阴,五之气,泽雷随卦,动五爻,变卦为震为雷卦。其夫术数为庚子,病位在太阴,终之气,其卦象为泽水困卦,动上爻,变卦为水火既济卦。见《伤寒论》第279条 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;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
例如:癸酉术数,山泽损卦还可以作延伸考察其互卦,错卦,综卦,追溯疾病的发展始未,便于临床深究。
山泽损卦的互卦地雷复卦。其术数为癸卯,病在太阳,见《伤寒论》第175条 风湿相搏,骨节烦疼,掣痛,不得屈伸,近之则痛剧,汗出,短气,小便不利,恶风不欲去衣被,或身微肿者,甘草附子汤主之。
山泽损卦的错卦泽山咸卦。其术数为乙丑,病在厥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277条 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
山泽损卦的综卦风雷益卦。其术数为乙卯,病在少阴,见《伤寒论》第303条 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者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
又例如:乙卯术数病在厥阴,泽雷随卦可以作延伸考察其互卦,错卦,综卦,追溯疾病的发展始未,便于临床深究。
泽雷随卦的互卦风山渐卦,其术数为癸丑,病在太阴,第276条 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
泽雷随卦的错卦综卦均为山风蛊卦,己巳术数,病在阳明,见《伤寒论》第257条 病人无表里证,发热七八日,虽脉浮数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脉数不解,合热则消谷喜饥,至六七日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当汤。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伤寒汗出而渴者,亡津液胃燥,邪气渐传里也,五苓散以和表里。若汗出不渴者,邪气不传里,但在表而表虚也,与茯苓甘草汤和表合卫。
茯苓、甘草之甘,益津液而和卫;桂枝、生姜之辛,助阳气而解表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此申上条或渴而不烦,或烦而不渴者,以别其治也。伤寒发汗后,脉浮数,汗出烦渴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主之(今惟曰汗出者,省文也)。渴而不烦,是饮盛于热,故亦以五苓散主之,利水以化津也。若不烦且不渴者,是里无热也。惟脉浮数汗出,小便不利,是荣卫不和也,故主以茯苓甘草汤和表以利水也。
郑重光曰:伤寒本无汗,汗因发而出也。上条烦而渴,此条但渴不烦,里证较轻,治亦不殊;若更不渴,则内无燥,里病少而表证犹多也。故用桂枝汤之三,五苓散之一,示三表一里之意,易名曰茯苓甘草汤者,乃桂枝五苓之变制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汗出下当有“心下悸”三字,看后条可知。不然汗出而渴,是白虎汤症;汗后不渴而无他症,是病已瘥,可勿药矣。二方皆因心下有水气而设。渴者是津液已亡,故少用桂枝,多服暖水,微发其汗;不渴者津液未亡,故仍用桂加减,更发其汗。上条言症而不及治。此条言方而症不详,当互文以会意也。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伤寒汗后,阳虚湿动,君相二火浮升,故作燥渴。其渴者,湿邪较甚,故用五苓。不渴者,湿邪较轻,茯苓甘草汤,苓、桂、姜、甘,泻水而疏木,和中而培土,防其湿动而生水瘀也。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发汗,汗出,淋巴管中水液。随阳气尽发于外,故有脉浮数而烦渴者,亦有不待发汗,汗出而渴者。自非引水下行,则在表之水液,必不能还入胃中,故皆宜五苓散。若汗出而不渴,则胸中阳气,尚不为水邪所遏,而津液尤能还入胃中,故但用茯苓甘草汤,使肌理中营气与皮毛之卫气相接,而其汗自止。盖此证汗出,亦由营弱卫强。与病常自汗出用桂枝汤略同。故处方亦略同桂枝汤也。(同72条同讲)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