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116条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5-02-15 10:18 我要评论

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;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 脉浮,宜以汗解,用火灸之,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,病从腰以下必重而

【原文116】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;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
脉浮,宜以汗解,用火灸之,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,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,名曰逆也,欲自解者,必当先烦,乃自汗而解。何以知之?脉浮,故知汗出解也。
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,概定患病的时间段,疾病起于终之气的甲子日、丙子日、庚子日,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的乙丑日、丁丑日、辛丑日。根据五运六气变化,主气太阳,客气阳明,当主客互换时,则是阳明既是主气又客气时,特别提示不能“以灸取汗”治疗的注意事项。如果病人脉象“微数”,提示表热邪气有可能由外传内,对于这类病人,治疗时应以养阴清热为主,而非使用灸法。灸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,通过温热刺激来驱散体内的寒气。然而,对于热邪内攻来说,灸法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,反而会火上浇油,加重病情。
  具体来说,灸火的温热之性会进一步助长体内的火热之气耗伤阴血,火热更加旺盛。病热之邪,被灸火热之气挟持,会沿着经络内攻,损伤筋骨,使筋骨失去阴液的濡养而出现萎缩、痹痛等症状。同时,由于阴血受到严重损伤,其恢复也变得非常困难。
  脉浮病症的治疗原则,以及误用火疗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。强调医者在治疗表证时应遵循辨人,辨时、辨病证等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,即发汗解表,并指出了误治后可能出现的逆证及自愈的征兆。
 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“重”,“烦”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若以灸火发汗,腰以下“重”且痹痛,提示病进;若“烦”而汗出而解,提示病退。


  第一、“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”首先锁定患病人群少阴君火的午类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时,概定患病的时间,疾病起于终之气的子日,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的丑日。五运六气变化,主气太阳,客气阳明,当主客互换时,则是阳明既是主气又客气时,特别提示不能灸的注意事项。
  “微数”脉意味着当脉象表现为微而快速时,应该谨慎使用灸法。遵“脉若静者为不传”之旨意,“微数”之脉通常提示病人有表邪内攻之“热”象之嫌疑,而灸法是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,以温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扶正祛邪的方法。在邪热有内传之嫌的脉象“微数”的情况下使用灸法,可能会因为火与热之邪的侵入,导致病情恶化。

  第二、“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”说明了如果错误地在“微数之脉”的情况下使用灸法,火与热之邪会侵入体内,引发烦躁不安等症状。同时,灸法的温热作用会加剧体内虚实的失衡,使血液在脉络中散乱。
  “追虚逐实”指的是由于医者治疗方法不当,导致原本就虚弱的正气(即身体的抵抗力或生命力)被进一步削弱,而原本就过盛的病邪(即导致疾病的因素)被进一步助长。具体来说,“追虚”指的是正虛而用火法劫阴血,使正气虚者又血虚;“逐实”指的是热本盛而用火法助热,使邪实者更实。
  ①追虚 :病人正气本虚,而更用火法,灼伤其阴血,本正气虚又导致血虚。这里的“火法”通常指的是中医中的灸法、烧针等热疗方法。当人体正气虚时,如果使用火法进行治疗,就会进一步灼伤阴血,导致阴阳俱虚状况加重。
  ②逐实 :热本实,而反用火法助长里热,使邪实者更实。当人体内有热邪时,如果使用火法进行治疗,就会助长里热,使热邪更加旺盛。
  ③逐,嵌颐卦,其数丙子。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的第三天的丙子日,主位太羽水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水运。水当其位。以金相和。燥令行。余火内格。肿於上咳喘。甚则血溢。寒气数举。则雾霿翳。病生皮腠。内舍於胁。下连少腹。而作寒中。地将易也。宜治阳明之客。
 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三天的丁丑日。主位太商金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木运。金气得位。惨令已行。寒露下。霜乃早降。草木黄落。寒气及体。君子周密。民病皮腠。宜治阳明之客。
  ④散,嵌巽卦,其数壬午,是指少阴群火壬午类的六气人群。
  第三、“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”进一步强调了即使灸法的火力看似微弱,但其对体内的攻击力量却是强大的。如果不当地使用灸法,火热之气会沿着经络内攻,损伤筋骨,使筋骨失去阴液的濡养而出现萎缩、痹痛等症状。同时,由于阴血受到严重损伤,其恢复也变得非常困难。
  ①火气虽微 :指的是灸火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火力微弱。
  ②内攻有力 :但灸火进入人体后,其内攻的力度却非常强劲。
  ③焦骨伤筋 :形容火毒危害之烈,由于血为火灼,筋骨失去濡养,会出现筋骨萎缩、痹痛等症状。
  ④血难复也 :指的是阴血受到严重损伤后,难以恢复。
  ⑤内,嵌坤卦,其数甲子。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的第六天的甲子日,主位太羽水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土运。土能生金。金能生水。三气相得。而行顺化。燥令行。余火内格。民病肿於上。咳喘。甚则血溢。寒气数举。则霜雾翳。病生皮腠。内舍於胁。下连少腹而作寒中。宜治阳明之客。
 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六天的乙丑日。主位少商金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金运。金居金位。与岁运同。岁之司气也。是为素化。金气至此。秋气治正。惨令已行。寒露下。霜乃早降。草木黄落。寒气及体。民病皮腠。君子所居宜以周密。其法宜治阳明之客。
  第四、“脉浮,宜以汗解,用火灸之,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”提示如果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的第十二天的庚子日,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辛丑日,少阴君火甲午、壬午类的六气人群,当脉象表现为浮脉时,应该通过发汗的方法桂枝汤、麻黄汤等来解除病邪。如果此时使用灸法,病邪将无法从体表排出,反而会因为火热的作用而加剧。
  ①“脉浮,宜以汗解 ”“脉浮”是诊断通常表示病邪在表,即病位在人体的浅层,如皮肤、肌肉等。“宜以汗解”对于这种表证,如果疾病是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辛丑日,应该通过发汗的方法将病邪从体表排出,这是中医治疗表证的基本原则。
  ②以,嵌明夷,其数辛丑,概定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辛丑日。主位少商金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水运。金当其位。与水运相得。惨今已行。寒露下。霜乃早降。草木黄落。寒气及体。君子周密。民病皮腠。宜治阳明之客。
  ③用火灸之,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 :“用火灸之”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的第十二天的庚子日,使用艾灸或火针等热疗方法。
  ④用,嵌益卦,其数庚子。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的第十二天的庚子日。主位少羽水。客气阳明金。中见金运。金气相符。水气生之。又为岁之司气。金气乃平。故燥令行。余火内格。民病肿於上。咳喘。甚则血溢。寒气数举。则雾霿翳。病生皮腠。内舍於胁。下连小腹而作寒中。宜调阳明之客。
  “邪无从出”提示少阴君火甲午、壬午之人群,使用火灸后,病邪并未能按预期从体表排出。
  “因火而盛”则指火疗可能使病邪更加炽盛,因为火性属阳,热疗可能助长了病邪的阳气。
  ⑤邪,嵌乾卦,其数甲午。是指少阴群火甲午类的六气人群。
  ⑥出,嵌震卦,壬午,是指少阴群火壬午类的六气人群。
  第五、“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,名曰逆也”说明如果错误地在脉浮的情况下使用灸法,可能会导致腰部以下出现沉重感和麻痹感,这是病情逆转的表现。
  “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”表示由于误用火疗,病邪可能向下沉积,导致腰部以下出现沉重感甚至痹痛。
  ①重,嵌坤卦,其数甲子。如果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的第六天的甲子日,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的第六天的乙丑日。
  “名曰逆也”指的是这种病情变化是不利于病情恢复的,即逆证。
  第六、“欲自解者,必当先烦,乃自汗而解。何以知之?脉浮,故知汗出解也。”提示少阴君火甲午之人,如果病情有望自愈,患者通常会先表现烦躁的症状,随后通过自发出汗来解除病邪。这是因为脉浮通常与太阳病外感风寒有关,而发汗是解除外感风寒的有效方法。通过观察脉象的浮象,可以判断病情是否通过发汗得到了缓解。
  “欲自解者”表示病情有自愈的趋势。
  “必当先烦”是指在自愈过程中,患者可能会先出现烦躁的症状。
  ①当,嵌履卦,其意思仔细鉴别“烦”,病退之“烦”,热邪外出而“烦”随汗出病解;病进之“烦”,24条“烦”不解刺风池风府再用桂枝汤;107条热邪内攻“烦”而惊,胸满谵语,桂枝加龙骨牡蛎汤。
  “乃自汗而解”则指随后患者会出现自汗,即自然出汗,从而病邪得以排出,病情得以缓解。
  “何以知之?脉浮,故知汗出解也”这句话是对前面病情的总结,意思是如何判断病情将自愈呢?通过观察脉象仍然浮在表,可以推断出病邪仍有机会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,因此病情有可能通过自汗而缓解。
  
先,嵌乾卦,其数甲午,是指少阴群火甲午类的六气人群。


成无己:“ 微数之脉,则为热也。灸则除寒,不能散热,是慎不可灸也。若反灸之,热因火则甚,遂为烦逆。灸本以追虚,而复逐热为实,热则伤血,又加火气,使血散脉中, 气主煦之,血主濡之,气血消散,不能濡润筋骨,致骨焦筋伤,血散而难复也。 脉浮在表,宜以汗解之。医以火灸取汗而不得汗,邪无从出,又加火气相助,则热愈甚,身半以上,同天之阳,半身以下, 同地之阴,火性炎上,则腰以下阴气独治,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也。 烦,热也。邪气还表,则为烦热,汗出而解。以脉浮,故为邪还表也。”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