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第107条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烦惊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5-02-13 16:27 我要评论

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(切) 铅丹 人参 桂枝(

【原文107】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
    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(切) 铅丹 人参 桂枝(去皮)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(洗)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(熬) 大枣六枚(擘)
  右十二味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内大黄,切如棋子,更煮一两沸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:柴胡汤,今加龙骨等。



 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锁定少阳相火寅类、申类六气人群,患得太阳病少阳伤寒兼热盛胆腑。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太阳,客气少阳,疾病暴发于三之气主气少阳,客气少阳。因医者认为病人发病在二候之八九日,太阳传阳明,过早的使用下法,导致热邪内攻,伤及少阳之里胆腑,导致胸满、 心烦、易惊、胆怯,热盛伤津,水道排泻异常,津液亏虚,心神扰乱而谵语,全身上下身体沉重,连翻身都很困难,不可动弹。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,取柴胡、桂枝,大黄、疏肝利胆而泻火,用人参、黄芩,大枣补脾土而祛湿,以半夏,生姜之辛,消心腹胸中膈痰热之满结,用龙骨、牡蛎、铅丹,敛魂而镇逆。
 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:以“惊”、“重”二字,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。惊者,肝之魂也,重者,脾之困也。

  第一、“伤寒八九日,下之。”如果是直译:感受了风寒八九天,使用下法治疗。本句经用五运六气分析,其意义则不用。“伤寒”二字,是指疾病病名确立:太阳病少阳伤寒证兼热盛胆腑证。锁定发病人群:少阳相火寅类、申类六气人群。“八九日”概定了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八天的辛亥日,暴发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一天的庚戌日。
  “下之”使用下法治疗。为何医者使用“下法”治疗,必须有可下之“因”。二十四节气有一候、二候、三候。一候为太阳、二候为阳明、三候为少阳。一候七天之内均勿发太阳病,二候八至十天右,病未痊愈,太阳传入阳明,三候是13天以上疾病传入少阳。本条经文“伤寒八九日”为太阳病过经于阳明,但并未见阳明之实,而医者却使用下法治疗。
  ①之,嵌比卦,其数辛亥。疾病起病时间的概定。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,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八天的辛亥日,主位少羽水。客气少阳火。中见水运。畏火司令。阳乃大化。蛰虫出见。流水不冰。地气大发。草乃生。人乃舒。其病温厉。宜治少阳之客。
  疾病暴发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一天的庚戌日。主位太徵火。客气太阳水。中见金运。水胜火。天政布。寒乃行。雨乃降。民病寒。反热中。痈疽注下。心热瞀闷。宜治太阳之客。
  第二、“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”是指医者判断太阳过经于阳明,未见阳明之实,而医者过早使用下法治疗,后期出现异常的临床表现,说明下之过早,诱热邪内攻,“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。”本句经文重点突出“惊”,嵌震卦,卦辞:“震惊百里”形容雷声大,而恐惧不安。说明其症之根来自胆之腑,肝胆互为表里,《内经》云:“魂之居也”。热邪内攻,导致胸满、 心烦、易惊、胆怯等症状。“小便不利,谵语”,热盛伤津,水道排泻异常,津液亏虚,心神扰乱而谵语。
  “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”,内经云:“肝者,罢极之本。”“罢”读作“疲”,意为耐受疲劳。肝脏是耐受形体与精神疲劳的根本,主管人体四肢筋脉的运动,是运动机能的根本。“尽重”
是反馈湿的外在表现,“尽重”是指湿困的程度。“重”坤卦,湿气重浊向下,连翻身都很困难,不可动弹。
  “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”与前句经文“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”强烈的反差。这里提示患病人群有异,得病时间也不同。对于少阳相火申类的六气人群,下之过早,则易出现“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。”
①身,嵌艮卦,其数丙戌。是指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三天的丙戌日,反推疾病起于小寒节气后第十四天的丁亥日。
  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”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,取柴胡、桂枝,大黄、疏肝利胆而泻火,用人参、黄芩,大枣补脾土而祛湿,以半夏,生姜之辛,消散心腹胸中膈痰热之满结,用龙骨、牡蛎、铅丹,敛魂而镇逆。



成无己:伤寒八九日,邪气已成热,而复传阳经之时,下之虚其里而热不除。胸满而烦者, 阳热客于胸中也;惊者,心恶热而神不守也;小便不利者;里虚津液不行也;谵语者,胃热也;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,阳气内行于里,不营于表也。与柴胡汤以除胸满而烦,加龙骨、牡蛎、铅丹,收敛神气而镇惊;加茯苓以行津液、利小便;加大黄以逐胃热、止谵语;加桂枝以行阳气而解身重。错杂之邪,斯悉愈矣。
 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江满春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