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前言】本条经文贯穿“而”,“者”,“发”,“作”,“有”,“汗”,“出”等七字,均为易经隐藏密码,嵌入了屯卦,乾卦,坤卦,大有卦,离卦,涣卦,震卦等七卦,阐述了太阳合阳明病时,有两症:①见脉浮紧,有日晡潮热;②脉仅浮,必盗汗。
【原文】阳明病,脉浮而紧者,
(1)阳明病,患阳明病。
(2)脉浮而紧者,阳明脉,滑大为正。浮脉病在表,其病在太阳,紧脉,为里实,病在阳明,脉浮而紧者,太阳阳明病,表热里实证。阳明病而见太阳伤寒脉也,则知是从伤寒传来。
①而,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宁。
②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患阳明病,阳明脉,滑大为正。而出现脉浮紧是太阳阳痛合病,疾病由外传内。本句经文嵌入屯卦,乾卦。屯卦居坎宫,纳干戊数。乾卦主外干,太过之数,为寒邪。
【原文】必潮热,发作有时
(1)必潮热,肯定象潮水一样,长退有时。每天到了一定时候,体温就会上升,全身出汗的病症。
(2)发作有时,明潮热发作时间多见于傍晩时,又称日晡潮热,足太阴脾经当旺之时。
①发,【易·乾卦】六爻發揮。【坤卦】發於事業。
②作,【易·离卦】明两作。【易·乾卦】聖人作而萬物覩。
③有,【易·大有疏】能大所有。
【译】肯定会有日晡潮热症状出现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坤卦,离卦,大有卦等四卦。
①乾元:乾卦,大有卦,离卦,这是外合内陷的组合,以阳动而阴不承。
②坤元,坤卦,为内,为不及。
【原文】但浮者,必盗汗出。
(1)但浮者,凡是脉浮者。
①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2)必盜汗出,肯定会出现睡后出汗,醒后即止。阳明病里热者自汗,表热者盗汗。
①汗,【易·涣卦】涣汗其大号。
②出,【易·说卦】万物出乎震。
【译】凡是脉浮者,肯定会盗汗,阳明病里热者自汗,表热者盗汗。本句经文嵌入涣卦,震卦,一个为乾元,一个为坤元。病是由太阳传入阳明。
【原文】阳明病,脉浮而紧者,
(1)阳明病,患阳明病。
(2)脉浮而紧者,阳明脉,滑大为正。浮脉病在表,其病在太阳,紧脉,为里实,病在阳明,脉浮而紧者,太阳阳明病,表热里实证。阳明病而见太阳伤寒脉也,则知是从伤寒传来。
①而,【易·屯卦】宜建侯而不宁。
②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【译】患阳明病,阳明脉,滑大为正。而出现脉浮紧是太阳阳痛合病,疾病由外传内。本句经文嵌入屯卦,乾卦。屯卦居坎宫,纳干戊数。乾卦主外干,太过之数,为寒邪。
【原文】必潮热,发作有时
(1)必潮热,肯定象潮水一样,长退有时。每天到了一定时候,体温就会上升,全身出汗的病症。
(2)发作有时,明潮热发作时间多见于傍晩时,又称日晡潮热,足太阴脾经当旺之时。
①发,【易·乾卦】六爻發揮。【坤卦】發於事業。
②作,【易·离卦】明两作。【易·乾卦】聖人作而萬物覩。
③有,【易·大有疏】能大所有。
【译】肯定会有日晡潮热症状出现。本句经文嵌入乾卦,坤卦,离卦,大有卦等四卦。
①乾元:乾卦,大有卦,离卦,这是外合内陷的组合,以阳动而阴不承。
②坤元,坤卦,为内,为不及。
【原文】但浮者,必盗汗出。
(1)但浮者,凡是脉浮者。
①者,【易·乾卦】元者,善之長也。
(2)必盜汗出,肯定会出现睡后出汗,醒后即止。阳明病里热者自汗,表热者盗汗。
①汗,【易·涣卦】涣汗其大号。
②出,【易·说卦】万物出乎震。
【译】凡是脉浮者,肯定会盗汗,阳明病里热者自汗,表热者盗汗。本句经文嵌入涣卦,震卦,一个为乾元,一个为坤元。病是由太阳传入阳明。
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浮为在经,紧者里实。脉浮而紧者,表热里实也,必潮热,发作有时。若脉但浮而不紧者,止是表热也,必盗汗出。盗汗者,睡而汗出也。阳明病里热者自汗,表热者盗汗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【按】
自汗是阳明证,盗汗是少阳证,盗汗当是自汗,文义始属。
【注】
阳明病在经,脉当浮长,入府,脉当实大。今脉浮而紧,潮热有时者,是阳明病而见太阳伤寒脉也,则知是从伤寒传来。太阳伤寒之邪未罢,必无汗,故虽见阳明潮热发作有时之证,仍当从太阳阳明伤寒治之,宜麻黄加葛根汤汗之。若见潮热发作有时之证,而脉但浮不紧,是阳明病而见太阳中风脉也,则知是从中风传来。太阳中风之邪未罢,必自汗出,当从太阳阳明中风治之,宜桂枝加葛根汤解之。
【集注】
沈明宗曰:此阳明证而见太阳脉也。脉浮而紧,太阳表寒未罢之脉,潮热发作有时,则阳明里证已具,但浮者,太阳风伤卫脉,故必汗出也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阳明脉证,与太阳脉证不同。太阳脉浮紧者,必身疼痛、无汗、恶寒、发热不休。此则潮热有时,是恶寒将自罢,将发潮热时之脉也。此紧反入里之谓,不可拘紧则为寒之说矣。太阳脉但浮者,必无汗。今盗汗出,是因于内热。且与本经初病但浮无汗而喘者不同,又不可拘浮为在表之法矣。脉浮紧,但浮而不合麻黄证,身热汗出而不是桂枝证。麻、桂下咽,阳盛则毙耳。此脉从经异,非脉从病反。要知仲景分经辨脉,勿专据脉谈证。
清·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
脉浮而紧,太阳之脉,阳明得之,必潮热,按时而发,以表寒郁其腑热也。若但浮而不紧,则外无表寒而内无里热,寐时卫气不入阴分,皮毛失敛,经热蒸泄,必盗汗出,几盗汗之家,皆阴盛脏寒,阳不内交者也。
清·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此节以近似之脉,示人以虚实之辨也。阳明之脉,滑大为正,而浮紧者少。滑大而实者为正,但浮者则尤少。此太阳阳明合病之脉证也。夫寒邪初犯太阳,则其脉浮紧,此时营气方盛,足以拒外邪而不纳,故浮而见紧,即可为营血未衰之证。故同一太阳阳明合病,正有水不胜谷气,一见脉紧,即奄然发热,濈然汗出而解者,以浮紧为营气出表之脉故也。夫营气强而脉紧,虽不能汗出而解,必有潮热,而发作必在日晡所,足太阴脾当旺之时。所以然者,以脾主肌肉,当旺时而腠理始开也。至如但浮而不紧,则营气弱矣。营气弱者,不能作潮热,故当卧寐之时,营气适行于阳,即为盗汗。潮热者,桂枝汤主之,此卫不与营和,先其时发汗之例也。盗汗者,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,此《金匮▪虚劳篇》治亡血失精之例也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