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

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湖北武汉好中医 2023-08-14 09:49 我要评论

【原文63】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。

【原文63】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。

《伤寒论》第63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
【译释】发汗后,常见于热邪行表或行里的情况,本条经文是讲述喘证的第五种情况:
第一种情况是麻黄汤无汗而喘;
第二种情况是小青龙汤无汗而喘;
第三种情况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外感中风,引发气机出道而喘;
第四种情况是大承气汤证,阳明里热里实而喘,阳明多汗,故汗出而喘,有大热;
本条是第五种情况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汗出而喘,无大热;总的一句话,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。不管是出现什么情况,必须遵守:实则损之,虚则补之的原则。
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”,是承接第43条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而来,提醒鉴别表里兼证的不同:邪行于表的太阳病:使用桂枝汤后,如果出现微喘,气机升降上出现气逆,湿寒邪在肌肉腠理之间,使用桂枝汤来解肌散寒,用厚朴杏仁来通调气机。
邪行于里的太阳病:“汗出而喘,
无大热者,”是发汗后,汗出而喘,表无大热,病邪不在肌肉腠理之间,而是在热邪逆行雍塞于肺中,故此使用麻黄、杏仁利肺气,散邪气;甘草石膏益肺气,清肺热。
如果在术数上来解读的话,那就是乙未术数与庚申术数之间,太过与不及的鉴别,太过易热邪气入内而出现实热证,不及则热邪在外,易表虚证。
【历代医家注解】
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
发汗后喘,当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,汗出则喘愈,今汗出而喘,为邪气拥甚,桂枝汤不能发散,故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汗出而喘有大热者,内热气甚也;无大热者,表邪必甚也。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,以散其邪。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
太阳病,下之后微喘者,表未解也,当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,解太阳肌表,而治其喘也。太阳病桂枝证,医反下之,下利脉促,汗出而喘,表未解者,当以葛根黄连黄苓汤,解阳明之肌热,而治其喘也。今太阳病发汗后,汗出而喘,身无大热而不恶寒者,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;且汗出而不恶热,知邪亦不在阳明之里。其所以汗出而喘,即无大热,又不恶寒,是邪独在太阴肺经,故不可更行桂枝汤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,发散肺邪,而汗、喘自止矣。
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
“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无汗而喘(旧本有无字)、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。若无汗而喘、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”(柯琴使用版本与现版不同)
二条无字,旧本讹在大热上。前辈因循不改,随文衍义,为后学之迷途。仲景每于汗下后表不解者,用桂枝更汗而不用麻黄。此则内外皆热而不恶寒,必其用麻黄汤后寒解而热反甚,与“发汗,解,半日许复烦,下后而微喘者”不同。发汗而不得汗。或下之而仍不汗喘不止,其阳气重也。若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,下咽即毙矣。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,加石膏之甘寒,佐麻黄而发汗,助杏仁以定喘,一加一减,温解之方,转为凉散之剂矣。未及论症,便言不可更行桂枝汤。见得汗下后表未解者,更行桂枝汤,是治风寒之常法。



 
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:

申明:江满春医师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,现改为此账号:jmch69。添加时注意谨慎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 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

    2023-08-14 09:50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

    2024-01-04 10:07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3-08-14 09:45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2023-10-27 13:48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