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

《伤寒论》第41条伤寒,心下有水气

作者:江满春 来源:武汉中医 2021-11-10 15:27 我要评论

【原文41】伤寒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,不渴;服汤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;小青龙汤主之.【译释】学习本条经文还是要从两个方面:第一直译,第二术数讲解。 ①“伤寒”

【原文41】伤寒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,不渴;服汤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;小青龙汤主之.



《伤寒论》第41条伤寒,心下有水气

  金·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咳而微喘者,水寒射肺也;发热不渴者,表证未罢也。与小青龙汤发表散水。服汤已渴者,里气温,水气散,为欲解也。 
清·吴谦《医宗金鉴》「小青龙汤主之」六字,当在发热不渴之下,始与服汤已渴者之文义相属。岂有寒去欲解,而更服小青龙汤之理乎?伤寒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,此为外伤寒邪,内停寒饮,宜以小青龙汤两解之。服汤汗解已后渴者,乃已汗寒去内燥之渴,非未汗饮停不化之渴,故曰:寒去欲解也。当少少与水饮之,以滋其燥,令胃和自可愈也。
 
  方有执曰:发热不渴,寒胜也,故以服汤已而渴,为寒去欲解,大意与上条相彷,故治亦同。
 
  程知曰:此明水寒未解,治宜小青龙也。心下有水气,寒在膈上也。故喘咳,发热不渴,服汤已而渴,则水寒解矣。此解水气之法,当用小青龙,非谓解后仍用小青龙也。张璐曰:风寒挟水饮,为病在表者,故不渴。服汤后而渴者,是为寒去津伤欲解之征,所以虽渴而不必服药,但当静俟津回可也。咳而微喘,为水饮上逆。今水去而渴,与水逆而渴不同。世本小青龙汤主之在寒去欲解也之下,错简也。汪琥曰:上条云渴,是未服汤而渴,乃水停津液不化而渴;此条云渴,是服汤已而渴,乃汗后津液既亡而渴。渴既不同,岂可仍用上药小青龙主之?当在服汤已之上可知。
 
  清·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水气在心下则咳,为必然之症。喘为或然之症,亦如柴胡汤症。但见一症即是,不必悉具。咳与喘,皆水气射肺所致。水气上升,是以不渴。服汤已而反渴,水气内散,寒邪亦外散也。此条正欲明服汤后渴者是解候。恐人服止渴药,反滋水气,故先提不渴二字作眼,后提出渴者以明之。服汤即小青龙汤。若寒既欲解,而更服之,不惟不能止渴,且重亡津液,转属阳明而成胃实矣。能化胸中之热气而为汗,故名大青龙,能化心下之水气而为汗,故名小青龙。盖大青龙表症多,只烦躁是里症;小青龙里症多,只发热是表症。故有大小发汗之殊耳。发汗、利水,是治太阳两大法门。发汗分形层之次第,利水定三焦之浅深。故发汗有五法∶麻黄汤汗在皮肤,乃外感之寒气;桂枝汤汗在经络,乃血脉之精气;葛根汤汗在肌肤,乃津液之清气;大青龙汗在胸中,乃内扰之阳气;小青龙汗在心下,乃内蓄之水气。其治水有三法∶干呕而咳,是水在上焦,在上者发之,小青龙是也;心下痞满,是水在中焦,中满者泻之,十枣汤是也;小便不利,是水在下焦,在下者引而竭之,五苓散是也。其他坏症、变症虽多,而大法不外是矣。

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 
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二维码:

本文赞赏码:

温馨提示: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!如果您喜欢国学,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,鼓励本站继续创作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

    2023-08-14 09:50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

    2023-08-14 09:43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7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    2023-08-14 09:45

  •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《伤寒论》第66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
    2023-10-27 13:48

网友点评

理智评论文明上网,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:
评论总数:[查看全部] 网友评论